山东《临沂新闻》 带着情结“闯关东”
山东临沂的记者去黑龙江采访,是不是有点怪?其实不然。60多年前那段闯关东的历史已然把两个相距千里的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
腊月廿三,山东临沂广播电视台副主任曹磊背起摄像机前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兴十四村,感受黑土地里的临沂味儿。飞机、火车、汽车,交通工具换了七八次,时间花了一整天。路途中,曹磊不禁在想,60多年前那些跋山涉水的拓荒者,费了怎样的精力才来到这里?
83岁的张维良老人是兴十四村第一代“闯关东”的临沂人。时间过去了60多年,那时的艰辛他依然清晰记得。“八斤苞米面蒸240个窝窝头,这一个窝窝头里面合多少粮食你算算,几钱都不到。”60多年过去了,张维良等人搭建的窝棚已经成了摆在展室里的纪念品,老人家现在住上了200多平方米的大别墅,而且每个月还能定期领到1000元的退休金,领取免费的米面油。张维良感慨道:“和过去比,现在的生活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从腊月廿三到腊月廿八,曹磊在兴十四村采访,有时候他会恍惚觉得自己是在临沂,因为大家都说临沂方言。50岁的管清凤是兴十四村第三代拓荒人,她就出生在黑龙江。在接受曹磊采访时,管清凤却说一口地道的临沂话:“俺上学的时候在学校里说普通话,回家必须说山东话。”
60载光阴荏苒,乡音未改。改变的是黑土地上的生活。曹磊在大年初二和初三的《临沂新闻》中以《兴十四村:黑土地里的临沂味儿》《兴十四村:村里来了“外乡人”》展现了千里之外老乡们的现代生活。富裕起来的兴十四村有大大小小30多家企业,吸引了很多外乡人前来打工,而曾经的外乡人“临沂人”已然成了黑土地的主人。
腊月廿九返回临沂的曹磊在大年初一交上稿件,大年初二又背起摄像机走进习近平总书记曾去过的沂蒙山区古村落临沭县朱村拍摄《老传统新生活》,而他的同事们则在这个春节前后走进沂南县张庄镇薛家埠村,采访渔民薛腾飞,拍摄了《鱼鹰冬捕:年年有鱼》;采访临沂罗庄面塑艺人王树海,制作了《捏面人 感受孩时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