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建议小区设公共自行车停驻点 省去烦心的“最后一公里”

21.01.2015  19:38

  中国江苏网1月21日讯不少上班族都会遇到堵车的烦心事,起个大早,赶个晚集。2010年8月公共自行车系统启动以来,作为绿色交通方式,受到了不少市民的好评。公共自行车出行既灵活、方便,又环保、节能、零污染。但是,在运营模式、监管机制和服务水平方面,还存在制约公共自行车良性发展的诸多问题。

  问题

  公共自行车运行方式,各搞各的

  目前,城区已建立公共自行车停驻点1150个(除吴江区),投放自行车28900多辆,办卡和市民卡加载43万余张,平均周转率7.68次每日,日均借用超过15万人次。

  记者了解到,姑苏区采取的运营模式是由公司经营运作,政府出让部分广告资源给运营公司予以补贴。而广告资源收入的不稳定导致运营公司亏损经营,使得公共自行车的发展停滞不前。古城区目前是公共自行车发展的洼地,车辆和站点数量最低,维修、调度不及时,金阊新城目前还是公共自行车的盲区。

  记者来到竹辉路上一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正在还车的市民郭先生告诉记者:“我的户口在老城区,办理自行车卡需要200元的保证金,感觉有点麻烦。”记者了解到公共自行车运营是公司独立开展的企业行为,运行方式各执其政。就以办卡所需费用这点来看,园区对本区户籍人员以及在区域上班人员办卡时只需10元即可办理,其他区域人员办理公共自行车卡则还需200元保证金。

  建议

  大型小区内设立停驻点

  除此之外,还有市民反映公共自行车停驻点设置不合理。作为交通堵塞严重的古城区,其停驻点布点情况与人口密度、人流量不相协调,护城河畔的莫邪路上几乎不见停驻点,在人流量比较大的自主创新广场也没有设置停驻点。而有些地方,需求量并不大,却在几百米之内有两处公共自行车停驻点。

  新康花园现入住居民约3000多户、近9000人,尽管在小区的东西出入口,也就是桐泾路和西环路两个大门附近都布设了公共自行车站点,可由于小区范围大,居民们要骑行公共自行车往往要走上很长一段路。家住东港小区的居民吴小姐也遇到过这样的烦恼,她告诉记者:“停驻点有点远,经常还了车再走到小区,走到家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

  对此,苏州市政协委员吴放提交了提案《关于在大型社区、小区内部增设公共自行车站点,方便居民出行的建议》,他表示:“苏州有一些大型社区、小区,居民走到主干道、公交轨道站点要走很远的路,如何方便这部分小区居民的出行,解决绿色出行这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我觉得可以借鉴北京、杭州等地的做法,在大型社区、小区内部中央地带设立公共自行车站点。

  对策

  将公共自行车使用情况纳入信用体系

  而除了这最后一公里路,还有不少市民在借取公共自行车的时候发现,有时候到了停驻点,想借车却没有车;有时候到了停驻点,想还车却苦苦找不到空位。

  记者看到,此次民盟苏州市委提出了提案《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议》,民盟苏州市委副主委毛昌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共自行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但同时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要继续重视公共自行车发展,特别是财政上应该加大支持力度。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强化统一协调监管。”毛昌宁表示:“除此之外,提升公共自行车维护管理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比如合理增设停驻点、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解决管理维护难题、不断提高服务品质。同时,普及宣传绿色出行理念,逐步推广园区公共自行车使用积分制,并将公共自行车使用通过信用积分的方式纳入信用体系,以进一步约束和减少对公共自行车的破坏行为。

  本报记者姚一鹤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