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位抗日阵亡将领碑群今揭幕 5年自费30余万考证将领名单
苏州志愿者走访22次大会战主战场,搜集1932年至1945年为国捐躯将领资料
450位抗日阵亡将领碑群今揭幕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近日,一组由苏州民间志愿者发起的、苏州各界人士鼎力相助的中国抗日阵亡将领纪念碑群,在苏州高新区兰风寺建成。碑群收录了自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到1945年抗战胜利期间,为国捐躯的东北抗联、八路军、新四军旅职以上将领以及国民党军队少将以上将领共450人。据了解,碑群将于今天正式揭碑。
现代快报记者 何洁 文/摄
37块碑收录450位为国捐躯将领
近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了位于苏州高新区的兰风寺。碑群嵌在兰风寺后花园长廊的墙壁上,每块宽1米、高2.9米,共37块,以黑色天然花岗岩为底,金色阴文镌字,由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将军题写碑额。整组碑群以年代先后为顺序,收录了自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到1945年抗战胜利期间,为国捐躯的东北抗联、八路军、新四军旅职以上将领以及国民党军队少将以上将领共450人,记录了他们的籍贯、生卒年份、生前职务、军衔、牺牲时间及地点。
碑群上的450位抗战英雄,按牺牲的时间顺序排列,第一个是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吴淞要塞司令部少将参谋长滕久寿,1932年2月4日在凇沪抗战中壮烈牺牲;最后一个是八路军冀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桂干生,1945年7月7日过同蒲铁路时遭山西平遥县城之敌炮击负重伤,9日凌晨牺牲;最年轻的是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四师政委、师长周树东,1937年4月遭汉奸伏击牺牲,年仅19岁。其中,更不乏大家熟悉的杨靖宇、张自忠、左权等将领。
发起人研究抗日历史只为纪念英烈
这组纪念碑群的策划者是苏州民间志愿者张明敏,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自幼酷爱研究抗日历史,凡是有关抗战的资料,他都会千方百计地搜集,这方面的书籍他都已经购买了4500余本。
张明敏说,10年前,也就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时,在一次活动中,南京军区原司令员、老红军向守志上将说,如果能有块碑可以纪念那些牺牲的将领就好了。听者有意,张明敏说,他从那时起就有了立碑的念头,“只为了纪念,铭记历史,勿忘先烈。”
5年自费30余万反复考证将领名单
为了搜集到翔实的历史资料,张明敏跑遍了苏州、上海、南京等各大图书馆、档案馆,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反复核实、校对查实出处,对阵亡将领的籍贯、牺牲地、牺牲时间等信息进行佐证。5年里,张明敏还自费30余万元,走访了抗战22次大会战的主战场,如山东台儿庄、湖南常德、云南腾冲、广西昆仑关等等;还去了东北,了解抗日联军的艰苦战斗,寻找后人、档案等等;到访了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等等。经反复考证,最终编写出450位阵亡将领的概况。
张明敏告诉记者,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苏州人,觉得有责任把碑立在苏州。
张明敏为抗日英烈立碑的事情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有两家公司得知后,主动赞助了张明敏150万,帮他完成立碑工程。
反响
将领后人:
人们没忘记我父亲
7月26日,抗日阵亡将领纪念碑群在兰风寺落成的消息,引起了苏州一名八旬老人的注意。他就是丁治平,他的父亲丁炳权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湖南云梦人。据《黄埔军校三百名将传》记载,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丁炳权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九七师中将师长,并兼任长沙警备司令。1938年6月参加武汉会战。11月在鄂南阳新、大冶、咸宁一带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并兼任鄂南游击区指挥官。1939年3月参加南昌会战。同年4月,又参加反攻南昌战役。1940年1月25日,丁炳权在江西武宁病故。丁治平说,作战时,父亲丁炳权病倒,但仍坚持指挥战斗,他拒绝去后方就医。
丁治平介绍,因为母亲是苏州人,所以他在高中毕业后就到苏州生活。当年父亲是秘密安葬的,之后尽管去寻找过,但变化太大,他当年又太小,不太记得,很难找寻。“我希望父亲的英魂能早日回归故里。”得知苏州有了抗日阵亡将领纪念碑群,丁治平十分激动,7月27日顶着烈日从苏州市区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来到兰风寺。当从碑群上看到父亲丁炳权的名字时,丁治平十分激动,“人们没有忘记他,以后我在苏州也有了寄托哀思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