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射阳推大农机联耕联种 还田率超90%
新华报业网讯 农业机械化程度如何提高?农业大县射阳以联耕联种为推手,近一年多新增农机8669台。省内外已有200多个县市到射阳参观学习,联耕联种百度网页达亿条。
射阳县委领导同志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在尊重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不需要土地流转的前提下,采取村里组织、农民自愿的原则,探索联耕联种经营方式,有效地改变了农民长期分散经营导致机械作业难等状况,实现了分散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地产出,增加了农民收入。
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的分田方式,“好丑均摊、远近搭配”,造成田块过于分散,“承包权在每家每户,经营权又不容易流转,一边是大型机械吃不饱,一边是农业生产效率低”,射阳县农委主任戴亚生对此体验深切。2013年秋播以来,射阳县在保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和农户自愿的前提下,村组统一组织,破除田埂,将碎片化的农地集中起来,“一田多户”变成“多户一田”,使大农机得以进田作业。
由于农机不需要在田里转场,耕作比较效益高,小农机手乐于购买大机具而淘汰小机具,农机合作组织愿意服务;而降农本、少用工,增产、增收可预期,农民也愿意将农田交给合作组织服务,同频共振实现了“双赢”。
该县的联耕联种稻麦面积,目前已达19.9万亩。全县新增农机合作社64家。从前年下半年到去年12月,新增补贴农机8669台,全县共使用农机补贴金额、购机总量、农机增量均列全省前列。
多旋翼无人植保飞机在低空盘旋,水雾均匀地洒在绿油油的水稻田上;激光平地机平整地块的高效率、高精度,令人咋舌……过去,射阳农民在电视或画报上才能看到的情景,如今出现在自家的地里。“一个劳动力一天喷洒农药平均12亩左右,无人植保飞机一分钟即可喷洒一亩地!”该县天医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广军告诉记者,一个天医合作社就承包耕地1870亩,服务800农户联耕联种。
整合分散的土地资源,为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创造了全新的社会化服务空间。吸引工商资本快速聚合,使农资、农机等农业生产资料由过去农户单独购买,向以村为单位集中采购的方式转变。天医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社一次性购买了6台无人植保飞机,还有多台高速插秧机、播种机等。新型服务载体不再局限于机耕和机收,育秧、条播、植保、开墒等一批更细化的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去年,全县出现育供秧合作社21家、植保专业合作社16家。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使农民享受到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
去年的秋播,射阳有一笔耕种成本账颇吸引眼球:以往散田播种小麦分“秸秆还田—旋耕—施肥—播种—盖种—开墒”6道工序,每亩作业费165元;而联耕联种使用配套农机具,仅有“耕翻—破垡—一体化播种—开墒”4道工序,费用仅130元/亩。去年省农委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片测产验收组对该县联耕联种田块现场实打实收测产,小麦亩测产量1031斤,比上年亩产738斤提高39.7%,且产量均衡,高于全县小麦统计年报亩产235斤,仅此一项,就为全县增产小麦1680万斤。在相同的天气、病虫害等情况下,去年经有关部门对联耕联种水稻预测增产1740万斤。
秸秆禁烧以往多靠行政压力,但治标不治本。联耕联种后大型机械全程操作,去年全县共投入大型拖拉机及配套还田机具3060台套,还田率达90%以上。(林培 杨树立)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