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敞开单位大院建“开放式街区”

20.10.2016  13:34

        今年2月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推广街区制,逐步打开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10月17日至18日,记者在宿迁捕捉到当地率先展开“街区制”探索的鲜活画面。

        曾经庭院深深,

        如今“开门”纳客

        17日下午5时许,85岁的戴淑文和老伴拎着菜,缓步行走在宿迁市农委一侧的街区路上,这里的“仁恒里街区”改造如火如荼。人行道上搭好的一排排花架,巧妙地将没有围墙的农委机关大院与街面区隔开来。农委大院里也是一派热闹的升级改造景象,圆形的花坛雏形初具,很快将与街区浑然一体。

        戴老老两口都是退休老师,居住在市农委斜对面的仁恒公寓里。“小区内绿化配套比较少,缺少健身器材和休闲场所。平时我们都是经过农委这条路走到黄河公园散步,来回差不多需一个半小时。”令戴淑文老人没想到的是,上半年,市农委60米长的围墙拆除了,门卫室后移至办公大楼内;农委庭院对外敞开,院内绿地成了公共绿地。“庭院深深”的机关单位打开院门,这让当地居民有几分欣喜,白天大人们带小孩到此逗乐玩耍,晚饭后一家子来此散步。戴老老两口从此也不再舍近求远:“这里就是家门口的一个公园”。

        眼下,结合“仁恒里街区”改造,宿迁市农委已开放的0.6公顷庭院也在升级改造中,将增设休闲娱乐空间,腾空的门卫室将改造为陈列室,张贴门卫制度和电话,展示别样的“门卫文化”。

        位于人寿东巷与太湖路交叉口东侧的建设大厦,是宿迁市住建局所在的办公场所,这里有2公顷的单位院落,院内绿树成荫。市住建局副局长张学武表示,很快围栏将全部拆除,增补游园小品和健身设施,院落对外开放。目前市民已经可以进入院内随意休憩。

        从封闭到开放,

        10家单位“吃螃蟹

        “去年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后,提出‘推广街区制,逐步打开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目前来看,打开封闭小区有难度,市里提出让单位大院先打开,做个表率。”张学武坦言。

        2003年左右,宿迁市提出“拆围透绿”,将单位的实体围墙都改成铁栅栏,绿是透出来了,但机关单位大院并未真正对外“敞开胸怀”。上半年,宿迁市委、市政府按照“绿色、共享、便民、协调”的原则,对10家单位庭院整体实施开放式改造,要求打破围墙、围栏壁垒,优化绿地空间布局,让更多的绿地资源走进百姓生活。

        今年9月,当地政府又下发《关于印发2016年秋季中心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拆除围栏,开放式改造,开放内部空间形成城市公共绿地,对林荫绿道进行串联,形成绿色轴线,完善慢行系统”等成为核心表述。

        被明令打开“院门”的10家机关单位分别是便民方舟、市民防局、建设大厦、市骨科医院、市环保局、市教育局、市水务局、市烟草局、市农委和市技术监督局等。10家单位大院改造完成后,将为当地新增约5.6万平方米公园绿地,可直接服务周边6个居民小区、约1.2万居民。

        “不是简单地拆除围墙、打开大门,而是在‘拆围’后增加游乐休闲设施,建园林小品,尽量保留各单位文化元素,还可以适当保留墙基,并在上面留下介绍铭牌,塑造局部特色分明、整体协调统一的绿色公共空间。”张学武说。

        拆的是“心墙”,

        破的是“围城

        10月2日,虽然正值国庆假期,但宿迁市水务局200米长的围栏还是抓紧拆除了。同一天,与水务局一墙之隔的市烟草局大院210米围栏也应声而倒。记者17日采访时,两家单位的院落施工正在进行,本月底,面目一新的两家单位庭院就将呈现开放式的姿态。水务局大院改造将花费五六十万元,主要来自财政补贴,其他单位的大院改造费用也多由财政承担。

        不过,如此利民之举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有一家单位起初对“拆围”十分抵触,随后主管部门多次做工作,市长和分管副市长又两次主持召开相关推进会,这家单位的态度终于有所转变。在这家单位的大院改造现场,围栏已荡然无存,记者看到保留下来的墙基,0.5公顷的园林绿地已经开挖整理。

        10月18日,7家将打开大院的单位已进行园林绿化改造招标。年底之前,10家单位大院均将与外部无缝对接,真正实现城市绿地变庭院绿化、单位建筑成为城市街景。

        城市不应是封闭大院和围墙组成的“围城”。呼应对街区制的探索,让大院变公园,不仅提升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也让街区更显包容与温情。省住建厅风景园林处处长朱东风表示,省政府提倡和鼓励宿迁这一做法,同时鼓励全省各部门单位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推广街区制,逐步打开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的要求。“单位庭院开放,让老百姓共享原有单位内部人员才能享受到的绿色景观资源,并增强老百姓亲近自然、享受城市园林生活的获得感。”(汪晓霞)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