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路的流动摊贩,去哪儿了?
中国江苏网5月17日讯 (记者 季芳 图/本报记者 傅倩) 570多米的道路上,138家沿街小店面,106个占道摊贩,加上进出市场的人流、货物流。用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来形容紧邻宣武市场宣武路的繁华热闹,曾是再恰当不过。
如今,再去宣武路,沿街店面规矩了,流动摊贩不见了,自行车全部停放在线内了,道路畅通了,环境清爽了……
宣武路的蜕变,源自创卫。而在后创卫时代,以及创建省级优秀管理城市的大背景下,如何防止反弹、有效疏导占道摊贩,正是城市管理的新命题。
曾经的宣武路堵得像“蜗牛”
“这么说吧,晚上路上没人,这条路1分钟就能开过去了,白天开始热闹后,半小时不一定能开过去。”市民杨亮家住宣武市场附近,提起宣武路,他苦不堪言。
杨亮说,长期以来,卖服装的、卖炒面的……各式流动摊贩在此聚集,几近半幅路面被占。每逢交通高峰期,喇叭声、埋怨声此起彼伏,路面被堵得水泄不通,公交车、私家车只能蜗牛式慢行。
而在管理者那里,还有更为确切的表述:宣武路北起淮海东路,南至建国路,全长570米,宽6米,共有沿街门面和单位138家,宣武、新生两个大型批发市场和老街坊、百惠家美时等商业中心坐落在两侧,商贩多,人流量大,流动摊点最多时106个。沿街店面为方便经营,大多存在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店外经营等现象,造成市容环境脏乱差,虽整治多次,但这些摊贩总是和城管人员“打游击”,经常反弹,难以彻底根治。
关于流动摊贩的“大数据”
那么,这条路占道经营为何难以取缔呢?
云龙区彭城街道分管城管的副主任薛峰表示,这些摊贩的存在一是客观需求,宣武市场人流量较大,吸引流动商贩,在宣武市场周边占道经营,生意好,利益可观;二是多数违章业户在宣武路经营近20年,在各式创建期间,宣武路均被列为重点难点,多次清理取缔,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形成历史顽疾。
从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如火如荼的创卫,宣武路的整治难题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为此,彭城街道曾多次组织城管执法人员进行摸底调查,并形成了第一手的“大数据”:宣武路北段占道二手手机摊位13家,百惠家美时周边占道小吃摊点16家,老街坊东门口服装、小百货占道经营摊位22家,建国路路口小商品、小百货占道摊点14家,老干部活动中心到青年路15家,老干部活动中心前和市委宿舍东墙外人行道,有7处用机动车作为摆摊设点工具的商贩。这87家摊贩长期盘踞,比较固定,此外,还有部分流动摊贩在此聚集,最多时达106家。
138家沿街门面中,11家店面长期出店经营,百惠家美时周边小吃摊点店外经营问题普遍,宣武商贸城西门北侧路东存在乱搭乱建、占道经营行为。
创卫期间的“高压”管理之下,宣武路占道经营情况得到控制,但不时仍有小幅反弹。
今年3月,云龙区城管局和彭城街道再次联合对该路段的占道经营进行了集中整治,占道摊位全部被取缔。
“疏导+24小时巡查”治顽疾
古色古香的花车,美观大方,还带有储物功能。
5月16日,在老街坊花格窗棂的秀美街区里,李桂生正认真地规整着自己的小杂货摊,眼看着天气渐渐炎热,他又添了冰柜,卖起了冷品。
“以前常被赶来赶去,现在总算安定下来了。”李桂生正是此前宣武路上的占道摊贩之一,在此次整治中,他被分流到老街坊内免费经营,而像他这样的摊贩,在老街坊内还有20多个。
“这次集中整治,既是后创卫时代对创卫成果的巩固,更是我们创建‘省级优秀管理城市’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云龙区彭城街道党工委书记王益表示,对于3月份的整治,他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分析调研,对占道摊贩的疏导分别设计方案,对整治后的长效管理确立了机制和人员,目的只有一个:让占道经营不再反弹。
通过梳理、走访,106个占道摊点中,属于靠摆摊维持生活、家庭困难的弱势群体有26个,这部分摊贩全部向老街坊或疏导点进行了免费安置。13家二手手机摊贩引导至文化宫电子商城内经营。其余60个摊位原先大多是批发、零售从业者,附近有店面,或是“不差钱”,对这部分业主则进行了异地经营或改行。
占道摊贩的集中取缔往往很容易,防止反弹才是真正的“治顽疾”。
为实现城市管理的“零时差”,3月26日,宣武路集中整治后的第二天,以林勇为队长的巡查队开始24小时不间断地出现在宣武路及周边区域。
每天7点到13点,12点到19点,18点到24点,24点到次日8点。现在,彭城街道在辖区内全面实施了城管“四班”巡查制,确保街面24小时在巡率的100%;将辖区分为彭城路、剪子股、宣武路等巡区,每个巡区设立了一个城管岗亭,将数字城管系统有效接入,通过对讲系统第一时间向街面巡查员下达各类处置任务;对各道路的非机动车停放点,重新进行划线规范,安排专人管理。
“疏导+24小时巡查”的双管齐下,一个多月的运行,彭城街道14个主干道基本实现了占道经营的“零反弹”。王益说,城市管理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不断创新过程,他们还将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探索,找寻最合适、最有效的城市管理方法。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