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情系“夕阳红”

13.08.2015  15:50

  日前,张家港市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养老服务事业中长期发展作出了具体规划和部署。而这一《意见》的出台凝聚着审计人对养老事业发展的关注、关切和付出。笔者仔细阅读《意见》,竟然惊奇地发现字里行间充满着审计的真知灼见,其内容几乎囊括了审计建议和要求落实审计整改的全部要素。“如果没有审计的促进,显然不可能使《意见》如此迅速出台并得以实施。与其说是民政部门的职责所为,还不如说是审计部门的鼎力推动。”一位民政局的领导对此不无感触,不无感激。

由一床难求到有床可供

  张家港市虽然经济发展迅速,对社会养老服务事业的投入也在逐年递增,但面对社会老龄化的提前到来,养老事业的投入捉襟见肘,不能满足人们对老有所养的日益需求,还没有基本形成“9064”养老服务格局,即90%的老年人实现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实行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实行集中养老的标准,存在“短板”和“拖欠”现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没走在全国同类城市的前列,还没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同期水平,急需加长‘短板’,偿还‘拖欠’”。一位分管养老事业的市领导感到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更让人焦急万分的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作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而我市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1982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4年12底,我市共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21.35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23.34% ,比全国提前17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市民政局副局长徐志斌不无忧心忡忡地介绍说。对此,“我们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加快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以适应养老事业的需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养老服务的需要”。

  针对养老事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张家港市审计局情系民生,服务百姓,关注老有所养,关切“夕阳红”。“每个老年人往往牵连着若干个家庭,牵涉着几代人及众多亲属。因此,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也是我们审计面临的一项责无旁贷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该市审计局局长张耀明对养老事业情有独钟。“只有老年人过得愉快、健康,才有更多的青壮年安心工作,让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业身份的人,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解除后顾之忧”。他对养老事业有着更深层次解读。

  正因为如此,从2010年起该市审计局在年度安排审计项目时都把群众普遍关注、关切的养老事业这一热点作为民生审计的重点,列入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四年多来除对老龄、民政、医疗卫生等工作机构重点审计外,还延伸了4家公办养老机构,2家民办养老机构,3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家居家养老服务站和2家民办医院老年康复专科的审计。通过审计先后发现问题10多项,提出审计建议7多条,并以《审计专报》的形式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等主要领导。该市领导对审计所反映的养老事业存在的问题和审计建议极为重视,主要领导对此都作了批示,市长常务会议对此多次专门研究,责成相关部门听取审计意见,采纳审计建议,落实审计整改,并对养老事业发展作了中长远期具体规划和部署。

  一石激起千层浪。该市人大和市政协也积极跟进,给力、助力审计工作,先后把促进养老事业发展的审计建议和落实审计整改作为“一号议案”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督促落实审计整改。在审计和相关部门的合力作用下,该市政府出台《意见》后,该市市委相继发出了《关于加快老年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快发展老年事业的补充意见的通知》等4个文件。今年,该市审计局在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仍然把养老事业作为审计的重中之重,列入年度审计项目,派出精兵强将对已落实审计整改的项目进行“回头看”,对正在落实的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对规划的项目督促抓紧落实。

  又有一家公办养老院交付使用,又有一家老年公寓拔地而起;又有一家民办养老服务中心破土动工,又有一家医院建办的老年康复中心通过验收……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位民营企业家由于忙于生意,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年事已高的父母,成了他的心病。“几年来我一直想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养老,可由于一床难求,未能如愿,如今如愿以偿,老人得到了悉心照料,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每当谈及此事,他喜上眉梢。“我的父亲去世,80多岁的老母亲苦于‘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日子,又不愿到儿女家添麻烦,于是搬进了市老年公寓”。日前,笔者和同事来到市区的老年公寓,正好遇到王女士前来探望其母亲。王女士对审计并不陌生,她在媒体上经常读到有关审计的监督服务作用,也看到有关养老事业的审计公告。“由一床难求,到有床可供,是审计‘成全’了我的愿望”。王女士见到审计人员倍感亲切,拉着笔者的手,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溢于言表。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审计对养老事业的关注和介入,我市养老事业发展不可能如此驶入‘快车道’”。该市老龄办负责人徐海平对审计的监督服务作用深有体会,深信不疑。

  审计表明,四年多来该市公办养老机构新建和改造工作项目61000平方米,政府投入和社会赞助养老事业资金25475.50万元;民办养老机构新建工程项目4672平方米,投入资金689.58万元,大量的自有厂房、家庭房屋投资还不在其内。截至2014年3月底,该市共有正式养老机构39家,核定床位总数8458张,千名老人床位数41.2张,镇、村二级设有14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0家居家养老服务站(省3A标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家,省2A标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97家),达到1A标准的实现全覆盖,15个日间照料中心,27个助餐点,已对4.92万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同时,该市便民服务中心12345呼叫台成立“虚拟养老院”,开展人文关怀、生活照料、家政物业等服务。由此,一床难求的状况得到彻底改观。

由一花独放到百花齐放

  “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家庭赡养功能的逐渐弱化,社会赡养老人的负担越来越重,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导致家庭问题和社会矛盾增多。同时,老年群体在医疗护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方面对社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社会所提供的公共服务远远无法满足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对老龄问题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工作不好,问题和矛盾就得不到妥善解决,并将最终影响社会各个年龄群体的利益,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成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滞后因素”。该市审计局经济责任审计科曾荣主任通过对养老事业的多年审计,对养老事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感到十分忧虑。

  审计发现,养老事业属于朝阳产业,社会上有识之士和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事业发展的积极性日渐高涨。但是,由于受办理条件的制约,“门槛”较高,“瓶颈”不少。“市区永庆寺、大新镇老年公寓、南丰镇永福老年公寓、金港镇封庄村老年公寓4家养老机构,共计1672张床位可向老人提供服务,但由于受到土地、规划、消防等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要求的限制,尚未获得民政等部门的相关批准证书,由此名不正言不顺”。一方面床位紧缺,另一方面已建成的养老机构却难以正常开张,造成资源浪费;一方面公办养老机构办理一路绿灯,畅通无阻,另一方面民办养老机构办理却红灯高悬,举步维艰。对此现象,该市老龄办负责人既十分无奈又感慨万端。“养老事业政府不能‘一枝独秀’,仅凭政府投入只能是杯水车薪,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唯有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打破‘瓶颈’,降低‘门槛’,吸引社会资本,才能做大、做好养老这块‘蛋糕’”。张耀明局长对制约养老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

  “瓶颈”、“门槛”制约着养老事业的全面、健康、快速发展。“我利用闲置厂房改建了一所养老院,可是在履行审批手续时却‘磨破了嘴跑断了腿’,迟迟没有下文,建好的养老院不能正常营业,原本想准备再投资兴建一所养老院,看来只好‘歇手’”。2010年1月该市审计局曾对养老事业作过调查,一位有着上亿资产的民营企业老板面对养老产业的审批难、难审批不无遗憾,望而生畏。

  “养老事业既是新兴产业又是朝阳产业,我看好这一产业,也想参与投资,一是为老人们做些事,二是争取在养老事业发展中切块‘蛋糕’,看到养老服务业审批如此之难,只好退避三舍”。一名企业家对此也打起了退堂鼓。

  其实,在养老事业“门槛”前望而却步,在养老事业“瓶颈”前止步不前的人不在少数。针对这一情况,该市审计局专门向市委、市政府领导作专题汇报,对此市政府多次召开相关部门协调会议,从而形成共识,在《意见》和跟随其后的市委《通知》中对符合规划,政府投资、社会投资的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的土地、消防、环保、税收、建设和运营补贴优惠等作了明确规定,对打破所有制界限,优化养老机构的发展环境,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形成公办、社会投资兴办、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发展高、中、低等多档养老机构,满足不同层次养老等需求也作了明确要求。

  “‘门槛’被降低,‘瓶颈’被打破,‘坚冰’被破除,不仅使符合条件的民营养老机构有了‘牌照’,而且吸引了大量的民间资本积极踊跃投入养老事业,使我市养老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该市人大副主任调研员曹国才对此兴奋不已。

  养老服务业的“松绑”和“开闸”,带来了该市养老事业全面发展的可喜局面。“由养老服务业政府‘一花独放’,到养老服务业政府与社会‘百花齐放’,现在隔三差五都有人前来我处咨询和要求办养老服务业的人士”。该市老龄办的同志乐不可支地介绍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截至今年7月该市对符合条件的20家养老机构办理了相关手续。

由服务单一到服务多元

  “近年来,我市养老事业虽然先后荣获‘全国养老服务示范活动示范单位’、‘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市’、‘江苏省老龄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但仍然存在镇(区)养老事业发展不均等,机构养老缺少层次,‘虚拟养老院’参与不高,尤其是养老服务队伍素质总体不高,服务态度差强人意等问题”。该市民政局局长张小伟坦言。“打造一支有专业技能、较高品德、服务态度与质量兼优的护理队伍是养老机构立足之本。做好养老事业不仅‘硬件’要硬,而且‘软件’也不能软,强化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让老人感到养老院虽然不是家但胜过家,老人虽然不是亲人但伺候老人胜过亲人,从而用感情留住人,用服务留住心,让老人子女省心、放心、安心”。审计人员从中看到了张局长抓养老队伍素质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的决心。

  其实,张局长的此番言辞也是事出有因。在审计中审计人员发现,虽然该市养老事业的“硬件”得到了快速提升,但养老事业的“软件”缺乏跟进,养老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服务技能没有跟上,存在服务单一,内容低端,服务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持证上岗率低,工资收入低,流动大等问题。而这一问题在民办养老院尤为突出:服务员50岁以上高达75.5%,护理人员高中以下学历者竟然占84.4%,有护理员资格证只有45.8%(具有中、高级护理资格证只占11.3%),持证上岗率仅为15%。不仅如此,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持证率只有11%,医院老年康复专科护理人员几乎无专业资格证。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势必影响养老服务质量和服务技能的提高,制约养老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审计人员敏锐地感到。

  “我母亲既想到养老院养老,又心存疑虑,想去吧是不想麻烦子女,但又怕得不到悉心照顾。说实在的,我也很纠结。”东林村袁凤翔为是否把母亲送到养老院养老而矛盾和烦恼,举棋不定。审计发现持有这种是否把老人送到养老院而左右为难的人并非屈指可数。

  针对这一情况,审计人员在与该市民政局交换审计意见时,着重提出了这一问题。民政局领导采纳了审计建议,认真落实审计整改。不仅如此,该市审计局及时向市政府主要领导反映这一情况,出台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了加快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提高工资待遇,加大培训力度,到2016年末免费培训500名以上初、中、高级养老护理员,养老机构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95%以上;积极引入社会工作者开展养老服务,对具有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高级社会工作师资质的社会工作者每月给予100---300元的补贴;凡持有资质证书的服务员,根据工作年限每月给予100---800补贴;取得初、中、高级资格证书人员给予200---1000元一次性奖励。

  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带来了养老服务水平和技能的提高,使老年人和家有老人的子女喜出望外。“我走访了几家养老院,感到护理员水平和技能不错,价格合理,态度也好,令人满意,没有了后顾之忧。今年年初我把老母亲送到了就近的一家民办养老院,老母亲在养老院习惯了,现在已不想回家了”。东林村袁凤翔由是否送老人到养老院的犹豫不决到毅然决然把老人送到养老院,说明养老服务水平和技能的重要性。

  “促进养老事业长足发展,‘硬件’和‘软件’建设固然重要,但服务多元化不可或缺。显而易见,服务单一是影响养老事业长足发展的因素”。该市审计局副局长翟爱保在汇总养老事业民意问卷时发现,民众对养老服务多元化的期盼和要求较多。

  “对老年人,尤其是失智、失能老人提供简单的照料是远远不够的,不能满足不同层次老人入住的需求”。该市审计局经责科赵欣宇通过对养老业的审计后如此认为。对此,她在撰写审计建议和《审计专报》时不惜笔墨,由此审计整改得到了较好落实。

  再一次研读《意见》和《通知》:加强养老信息化建设,开发建设养老服务平台,基本实现80岁以上独居、空巢老年人居家养老呼叫系统和应急救援网络全覆盖。建立机构、社区、居家养老信息共享机制,为老人提供准确、便捷、高效服务;各镇(区)、村(社区)建立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老年活动中心(室)和老年关爱之家等养老服务设施;建立“虚拟养老院”,开展人文关怀、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法律援助、文体教育、家政物业等服务,壮大志愿服务,完善服务功能;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用,建立家庭责任医师制度,完善社区医生上门服务制度,实现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95%,加快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力争到201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全部拥有个人家庭医生……而这些规定和要求的始作俑者大都出自审计之手。

  “搞好审计工作不能就审计而审计,不能局限于审计了多少单位,发现了多少问题,查处了多少违纪,而是要创新审计理念,延伸审计触角,丰富审计内涵,放大审计效应,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看提了多少审计意见,采纳了多少审计建议,落实了多少审计整改,建立了多少规章制度,解决了多少问题,这才是审计的根本目的所在”。该市审计局纪检组长丁建平结合养老事业审计不同凡响的效果,对做大、做好审计“蛋糕”有着独到的诠释。

  数载辛勤耕耘,终得春华秋实。张家港市审计局养老事业审计项目硕果累累。由养老服务一床难求到有床可供,由一花独放到百花齐放,由服务单一到服务多元,该市已初步构建了覆盖城乡、合理布局、规模适度、运营规范、多方共建、监管到位,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资金保障与服务相匹配,惠及全体老年人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这一切的一切饱含着张家港审计人对审计事业的追求和执着,书写着张家港审计人监督与服务的动人故事。(朱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