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实践】江苏:“一碗水”端平 统筹惠城乡
按照科学推进城镇化和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要求,结合城镇化速度快、人口密集、地势平坦等特点,江苏于2000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城乡统筹区域供水思路。自2000年起,江苏从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入手,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规划和建设城乡供水设施,积极探索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密集地区的区域供水设施建设、运行和管理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城乡供水安全问题,实现了城乡“同源、同网、同质”供水。
■规划:科学引领迈入法制化轨道
2000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城市工作会议上要求“共建共管、共享共用区域基础设施”,“加强区域性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前期研究”,“编制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大推进力度。苏南及沿江地区要重点发展城乡区域供水,彻底解决地下水过量开采问题,控制地面沉降”。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以供水安全问题出现较早、较突出的苏锡常地区作为启动区,推进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按照分类指导、梯度递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推进城乡统筹区域供水。
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的原则,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先后组织编制了《苏锡常地区区域供水规划》、《宁镇扬泰通地区区域供水规划》和《苏北地区区域供水规划》。在规划编制时,江苏坚持城乡区域统筹,打破城乡分隔,将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实现不同区域供水互联互通,保障供水安全;推进供水行业市场化、社会化,实现区域供水设施共建共享、共用共管。
“江苏形成了推进统筹城乡区域供水的工作合力。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于2000年颁布了《关于在苏锡常地区限期禁止开采地下水的决定》。2010年,又颁布了《江苏省城乡供水管理条例》,将城乡统筹区域供水纳入法制化轨道。同时,江苏还将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工程纳入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工作要求之一,列入‘生态省建设’和‘美好城乡建设’内容,并纳入年度重点目标任务。”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城建处副处长何伶俊介绍,江苏省政府还与各地政府签订区域供水规划实施目标责任状,每年将区域供水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进行考核;各市、县(市、区)政府均将城乡统筹区域供水作为重大民心工程,列为年度为民办实事工程重点实施项目,同时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
在此背景下,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工作作为全厅工作重点,加强对各地实施规划进展情况的督察,通过下达计划、严格考核、通报约谈、召开推进会、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等,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区域供水规划的实施。
■ 资金:政府托底享受多项优惠政策
为推进城乡统筹区域供水规划的实施,江苏省政府在批准《苏北地区区域供水规划》时明确将区域供水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享受供地、规费减免等方面优惠政策;2002年,江苏出台《苏锡常地区区域供水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对区域供水中新、扩建设施实行保本付息、略有盈余的价格政策;供水价格实行同网同价,对乡镇及以下用户暂不征缴污水处理费、水厂建设费、水资源费、水利工程水费等各种规费,既有利于乡镇供水的经营,也有利于解决乡镇和农村管网的改造和建设资金;2012年,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区域供水规划实施工作意见的通知》,对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工程按规定落实重点工程建设规费减免政策,其中区域供水管道施工占用公路用地、河道堤防工程和城市绿化用地的各类规费均予减免。
此外,江苏省政府专门设立“江苏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资金”,从2006年起,每年安排1.5亿元,专项用于区域供水管网建设资金的“以奖代补”,对实施区域供水的乡镇供水管网进行补助。2011年起,省级财政进一步加大了投入力度,并将对苏北地区供水管网建设的补助标准提高了3倍,拨付方法也由原来的事后奖励改为提前预拨与事后奖励相结合,以减轻地方政府筹集资金的压力。截至目前,省级财政已累计拨付区域供水管网建设引导资金41.64亿元,带动地方管网建设投资超过255亿元。
■保障:将“安全”作为第一要务
在做好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工作的同时,江苏全力构建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城市供水系统应急处理、深度处理改造及第二水源建设、水质检测实验室能力建设。
截至2015年底,全省55个县以上城市中,有51个建成第二水源、应急备用水源或实现水源互备;全省有58座城市公共供水厂实施深度处理工艺,深度处理总能力达1105.5万立方米@日,占全省供水能力的40%;全省共有72家公共供水企业水质检测实验室通过相应等级能力评定和认定,检测能力从原来的10项~35项提高到现在的42项~106项。此外,江苏还积极落实完善应急预警措施--所有水厂均在取水口安装了在线监测仪器;80%的水厂与环保部门联网共享水源地水质数据;各地均制定并定期修订应急预案,储备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等应急物质;97%的水厂设置了双回路供电系统;95%的水厂配置了应急药剂自动投加装置;定期开展突发应急演练,建立完善应急专家库,实现多部门原水水质联网和突发船舶运输污染事故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做到延伸监测、提前预警、及时处置。
王璇 高峰
2015年12月28日《中国建设报》专题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