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出台村庄绿化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

03.03.2015  13:57

  村庄绿化是绿色江苏和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改善农村环境、全面达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面。为积极响应扬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三个一”村庄绿化工程的要求,将村庄绿化落到实处,宝应县出台村庄绿化实施方案。
  一、规划原则
  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结合省开展“绿化示范村、生态示范村”创建活动,每年实施“311”村庄绿化工程,即从2015年起,每年整体推进3个镇、其它每个镇整体推进1个行政村、其它每个行政村整体推进1个自然村庄绿化,加快提升全县村庄绿化水平。
  突出重点,先易后难。根据全县现有村庄绿化情况,对村庄布局整齐、绿化基础差、有一定栽植空间且近期规划不搬迁改造,同时干部群众有积极性的村先行实施;对村庄布局零乱分散,或近期列入改造对象,或村庄绿量有基础但杂乱无章需要改造提升的可以缓后实施。
  因地制宜,多种模式。根据全县运西、腰部、东荡等不同立地类型,以及沿河沿路呈条形状、集中居住呈簇团状等不同庄台类型,加之各地栽树习惯和喜好树种不一等因素,因此在绿化模式和树种配置上不搞一刀切,让农民自主选择,力求做到模式多样,因地制宜。
  乔灌结合,树种多样。宝应气候适宜多种林木生长,因此在树种配置上以乡土树种为主,提倡栽植经济价值高的林果树木,力求做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乔木和灌木、经济林果和观赏树种有机结合;同时做到立体种植、复合经营以及宅前栽花果、宅后植林木。坚持壮苗、大苗栽植,严禁大树移植;提倡全冠,严禁严控折干栽植;加强村庄内优、奇、特、大树木和古树名木保护。
  一村一品,一庄一景。结合村民对树木的喜好并加以引导,使每个自然村庄主栽1-2个树种、品种,各个村庄串成线,形成以某个树种、品种为主的村庄绿化特色,为发展农家乐、乡村游奠定基础。
  二、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
  (一)制订村庄绿化实施方案,做到“一村一规划、一庄(自然村庄)一图表”;
  (二)自然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
  (三)群众参与绿化意识强,能够见缝插绿,村民家前屋后常年保有树木15棵以上,人均拥有乔木5株以上;
  (四)每个自然村庄保有乔木树种10种以上,乔木株数占比70%以上、面积占比不低于80%;每个自然村庄优良乡土树种(本地树种)面积占比不低于50%;
  (五)村域内宜林地绿化率95%以上,路网、水网绿化率95%以上,且无明显缺株断带。农田林网控制率95%以上,其中一、二级林网控制率60%以上;
  (六)有条件的村庄新建宽15米以上的围庄林带或50亩以上的成片林;
  (七)打造村庄绿化亮点,注重村部道路、河道及关键位置的节点绿化,建设公共绿地和绿化景点;
  (八)坚持树种多样、搭配合理、用苗规范、林相整齐、密度适宜、全冠栽植,形成良好的景观效应,新植乔木树种(包括小乔木树种)苗木米径3厘米以上;
  (九)制定村庄绿化管护规定或相应乡规民约,严格落实管护责任,当年植树成活率达90%以上;村域内古树名木实行挂牌保护,无滥伐、滥采、滥挖林木现象;
  (十)建立村庄绿化档案,并装订成册。档案资料包括政府推进文件、专题会议资料、村庄绿化责任状、记录、规划图、统计表、制度和村规民约等。
  宝应县同时出台了村庄绿化检查考核办法。
  村庄绿化标准。自然村庄绿化覆盖率30%以上,家前屋后户均拥有树木15棵以上、人均乔木5株以上,每个自然村庄拥有乔木树种10种以上且乔木株数、面积占比分别达到70%和80%以上,乡土树种面积占比50%以上,村域内宜林地、路网水网绿化率和林网控制率均达到95%以上,有条件的村庄建设宽15米以上的围庄林带或50亩以上的成片林,新植乔木树种(包括小乔木树种)苗木米径3厘米以上,当年植树成活率、秋季保存率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注重村部道路、河道及关键部位的节点绿化,建设公共绿地和绿化景点;提倡树种多样、合理搭配,用苗规范、全冠栽植,林相整齐、密度适宜,形成良好的景观效应;提倡大苗壮苗栽植,严禁大树移植;对村域内古树名木实行挂牌保护,有村庄绿化管护规定或乡规民约,落实好管护责任;建有村庄绿化档案。
  检查考核内容通过调查摸底、村民座谈等,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按照村庄绿化标准制定镇、村和自然村庄绿化实施方案(规划),并履行相关报批程序,做到“一镇一规划,一村一规划、一庄(自然村庄)一图表”。规划要明确在什么地方栽、怎么栽,明确苗木品种、规格及栽植数量,明确如何管及管护要求、成活保存率等。对照实施方案(规划),考核新植树木树种、数量、苗木规格、成活率、保存率、管护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