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打造“永不离开的扶贫队”
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根据农村发展和脱贫攻坚需要,组织实施乡土人才培养工程,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永不离开的扶贫队”。
抓培训,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各类职业学校等阵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邀请省市农业专家领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人员实地指导、传授经验。去年以来,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举办了蔬菜栽培、水果种植、家禽饲养等特色产业培训;围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开展了驾驶、缝纫、商贸服务等实用技能培训。据统计,2016年市、县、乡三级共举办乡土人才培训班1236场次,培训农民8万人次。
重精准,实施结对帮扶工程。发挥农林、水利、教育、科技等部门职能作用,采取“一个产业一个专家团队、几家农户一名技术指导员”的形式,组织10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现场指导,帮助解决具体问题。组织实施农业科技人员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工程,市、县、乡三级农技人员每人结对3至5户贫困户,每年入户帮扶分别不少于20天、30天和60天,开展技术培训不少于4次,造就一批农村“土专家”“田秀才”。工程实施以来,共培训新型经营主体20389人次、新型职业农民4290人,全市科技示范户达到11240个。
搭平台,实施技能推广工程。充分发挥乡土人才作用,开展“授农技、作示范、共致富”活动,组织4000多名乡土人才与一万多名困难群众结成“1+1”“1+N”帮扶对子,通过传授农技知识、提供致富信息、筹集创业资金等方式,已带动6000人实现脱贫。开展“自愿服务,帮农致富”活动,以县区为单位组成优秀乡土人才“专家服务团”,从事农技推广、项目研发、服务指导等工作。在乡镇建立种养殖、农技传播、信息服务等示范岗,引导2000多名乡土人才根据自己的产业特点、技术专长认领岗位、推广技能。
建机制,实施激励保障工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密切配合工作机制,依托大别山区毛竹、茶叶等特色资源,对有创业发展意向的乡土人才进行市场知识培训,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和项目推介,帮助搭建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部分县区制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设立融资风险补偿基金800万元,实行专户管理,破解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融资难题。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按照“自下而上、好中选优、逐级推荐”的原则,在部分县区评选“乡村创业之星”,一次性给予每人1000元奖励。同时,对一些能力较强、水平较高、贡献较大的乡土人才实施重点培养,目前已选派600余名乡土人才外出参观考察学习,20名优秀乡土人才被推荐为村干部,330人被列为党员发展对象。
(本文转载自中国组织人事报,作者系安徽省六安市委组织部熊茂林)
稿件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