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解读: 专业化与多元化该如何选择

07.09.2015  18:57

              近日,英国培生集团连续剥离金融时报集团和经济学人集团的举动,使得其专注教育市场的坚定决心有目共睹。在我国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提倡出版多元化发展的当下,培生集团剥离媒体资产、专注教育市场的这一事件,也引发了业界、学界关于出版专业化与多元化关系的大讨论。

        买卖双方各得其所

        据新华网披露,日前,在持有英国《金融时报》近60年之后,培生集团将其出售。紧接着,集团同意以4.69亿英镑(约合7.3亿美元)现金形式出售经济学人集团50%的股份。

        对此,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系主任张志强分析,这说明报纸和期刊在培生集团眼中的吸引力在下降,这也与全球报纸和期刊业的走势相吻合。在全球报刊业走下坡路的趋势下,维持两大集团的成本加大。培生在金融时报集团和经济学人集团尚处于赢利的状态下提前卖掉,可以获得较好的收益。这桩买卖的成功,也说明金融时报集团仍属于优质资产。且新的买家是日经新闻社,与金融时报集团可以优势互补,可以说是各得其所。对于经济学人集团而言,意大利投资公司扩大持股比例以及经济学人集团进行的股份回购,使未来意大利投资公司和经济学人集团的控制权加大,在决策方面有利于经济学人集团的未来发展。

        河北大学编辑出版系主任、出版研究所副所长杜恩龙则认为:“不管是《金融时报》,还是《经济学人》,都是经济学界非常权威的刊物且知名度很高。按照我们国内的思维,是不应该卖掉的。但像培生这样单一化的发展思路,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源于其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财务数据作支撑,也想在教育产业有更多的规划。”在他看来,这两大集团与教育的关联度不高,而培生集团在数字教育出版领域的转型非常成功。

        培生专注全球教育战略

        此次剥离了媒体资产后,培生将全身心主攻教育市场,特别是高端高质量以及网络化全球化的教育市场。据新华网报道,培生集团首席执行官范岳涵在最新声明中表示,出售完集团媒体资产后,培生将100%专注于“全球教育战略”。

        换言之,培生面临全球教育市场的变化与挑战,传统的印刷教材与其他纸质材料已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在线学习的需求,数字化教育产品、在线学习服务系统、精品语言学校以及更好的教育资源整合对接等才是发展正道。

        张志强分析表示,出售这两家集团,培生预计可以获得10亿英镑以上的收入,这有助于改善企业的现金流,同时也可以集中力量做它擅长的教育出版业务。尤其是在慕课、翻转课堂等数字化教育的大背景下,培生可以全力以赴寻找数字化背景下教育出版的新出路。

        “培生集团给予国内出版业一个反向的启示。我们更倾向于走出版的多元化,但在未知领域中做大规模的投资,有可能在赶上一波潮流当中,获得高额回报,而遇到经济震荡,就很可能会血本无归。”杜恩龙说。

        专家提倡与出版相关的多元化

        培生专注教育出版的专业化发展模式也引发了国内出版人的关注。日前,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原总裁陈昕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就谈道,出版社上市是题中应有之义,关键是上市的钱用来做了什么。他说:“比如有些出版集团,把上市融来的资金用来做楼盘、做宾馆、做贸易,做的事情已经和出版业完全没有关系了,从这个层面可以说,出版业的衰落,是从出版社不做出版开始的。”

        对此,张志强认为,出版集团希望通过多元化发展改善财务状况这一思路并没有错,关键是不能喧宾夺主,偏离出版的本质。“出版业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知识传播,如果偏离这一轨道,也就没有它存在的价值。”

        反观国外,陈昕认为“现在全球出版业的情况是出版企业的业务越来越专业化”,并对培生的专业化模式颇为赞赏。对于陈昕的这一观点,张志强深表赞同。他说,以商务印书馆为例,只有极少的研究者知道早年商务印书馆还拍过电影。“在专业化和多元化之间,大家能感知的是主业,而非副业。”他认为,出版的多元化,在于与出版相关的多元化,而非五花八门,什么赢利做什么。杜恩龙同样提倡与出版相关的多元化,他说,如果没有人才、管理经验等优势,多元化投资就很可能处在高风险当中,也就陷入了经济学界常常提到的“多元化陷阱”。

        对于国内的教育出版集团、出版社大都有纸质的报纸和期刊这一问题,张志强认为,如何处理这些媒介,需要引起高度注意。而更重要的是,国内教育出版行业,在数字化背景下,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赢利模式,仍以纸质媒体为主,需要高度重视数字化对教育出版的影响。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将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有机结合起来,而非抛弃传统出版,或去研发网络游戏等新的挣钱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