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没子弹用“玉米骨子”充数看今朝,武器让人“看花眼”

04.09.2015  13:19
  核导弹第一方队通过长安街。     无人机方队通过长安街。     东风-21D弹道导弹发射车通过长安街。     领队机梯队飞过天安门广场。     同期声

  胜利日阅兵首次

  按作战体系编组

  与伴随着《当那一天来临》的高亢旋律,一阵撼天动地的隆隆声奔涌而至——由5名中将指挥员率领的装备方队,披坚执锐,勇往直前。

  与以往14次国庆首都阅兵不同,胜利日阅兵首次按作战体系模块化编组装备方队,27个装备方队分为地面突击、防空反导、海上攻击、战略打击、信息支援、后装保障6个模块。受阅的500多件武器装备全部为国产主战装备,84%是首次亮相。

  具有我军特色的装备保障方队在胜利日阅兵中首次亮相,标志着我军装备保障力量从幕后走到台前。

  据介绍,装备保障方队由陆军第38集团军“松骨峰英雄团”抽组而成,由猛士引导车、拆装修理车、轮式装甲抢修车、轮式装甲抢救车和履带装甲救护车编成,共5型车辆4种底盘。

  看阅兵

  500多件武器

  全为国产主战装备

  “了不起了不起!”看到这么多尖端的武器闪亮亮相,鞠长裕老人不禁挥舞起拳头,“70年前,我们靠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敌人,要是我们那时有这么好的武器,敌人又怎么敢来打我们!

  铁流滚滚,战车轰鸣。18辆99A坦克以“”式编队率先驶过天安门,一往无前的磅礴气势引来观礼台上一片赞叹。

  作为坦克方队“第一车”驾驶员,这是第38集团军二级军士长丁辉第3次参加阅兵。从86式坦克到99式坦克,再到99A坦克,丁辉22年军旅生涯经历了3次换装,驾驶过16种车型,见证了我军陆军主战装备的跨越式发展。陆战队两栖突击车、履带步兵战车、空降兵战车……天安门前,金戈铁马,气势如虹。

  由6个方队、7种导弹型号组成的战略打击模块隆重登场。东风15B、东风16、东风21D、长剑10A、东风26、东风31A、东风5B……东风浩荡,雷霆万钧;大国长剑,安全基石。

  随着最后一个装备方队,也是唯一的女兵方队、白求恩医疗方队通过天安门,由1架空警-2000和8架歼-10A表演机编成的领队机梯队呼啸飞来。担负护卫任务的,是被誉为“蓝天仪仗队”的八一飞行表演队,其中有两名歼击机女飞行员。

  8架战鹰拉出8道彩烟,为后续梯队铺出了一条绚丽的“空中走廊”:沿着这条“走廊”,预警指挥机、海上巡逻机、轰炸机、加受油机、歼击机、海军舰载机……由20多种型号、近200架飞机组成的空中梯队以“米秒不差”的精准飞行,分别呈楔形、三角形、菱形等编队队形相继飞过天安门上空。

  作为我国预警机家族的最新成员,这是空警-500首次公开亮相。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代舰载机,这是歼-15舰载机首次飞过天安门。

  无垠的天空见证共和国航空力量成长壮大的足迹。与国庆60周年阅兵相比,除规模增加外,轰-6K等多型飞机均为列装后首次参阅,并且都是国产先进武器装备。

  压轴出场的70架武装直升机编成8个梯队,铺天盖地般飞抵天安门上空……在蓝天的映衬下,撼人心魄。

  这是我国阅兵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机群编队,世所罕见。

  忆抗战

  看着一个个装备方队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过去,鞠长裕老人说,想到那个打鬼子的年代,因为没有飞机,只有小米加步枪,为此他曾经饱受敌人飞机肆虐的痛苦,这让他也一直无法释怀。

  那个小米加步枪的年代……

  1 没有铁锹挖坑怎么办?用搪瓷碗

  作为随军征战在第一线、随时准备救助伤员的我,在一次战斗中也差一点丧命,原因就是我们连挖防御工事的工具都不够用。当时,我们炮兵也随步兵攻入敌人设防的层层工事,当时敌人在石墙那边十几米的碉堡里,我们在石墙外面的墙脚下挖战壕,记得当时我们医务人员没有挖战壕的铁锹工具,我就用吃饭的搪瓷碗扒了个只能掩蔽半身的坑,还没挖好,敌人一排炮弹打过来,我刚躺进去!谁知一个刚被我们俘虏过来的军医,他用屁股一下把我顶了出去,他躺了进去,我只有让给了他。随后的巷战更是非常激烈,有时用死人做掩盖,利用敌人的柿饼袋子做工事,饿了就用袋子里的柿饼充饥。

  2 没有子弹怎么办?“玉米骨子”充数

  1942年,我任民兵中队长,村农会主任,组织民兵放哨,拆敌人据点,那时才分得一个手榴弹,当宝贝似的藏着掖着,一直到部队时都没舍得用,上交了。后来,我们打鬼子时,子弹很少很少,一个人只发两颗,必须“百发百中”,我们背在身上的子弹袋子都是空的,又怕被敌人发现我们没有子弹怎么办?于是大家想了个办法,用老百姓的“玉米骨子”充当子弹,装满袋子背在身上,也给自己壮壮威风,吓吓敌人。

  但是我们的确很勇敢,不怕死,即使有少部分武器,那是打败敌人,缴获他们的,不是有句歌词吗,“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那时候经常揣一把刀,抓日军哨兵抢枪,确实是这样,我们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壮大起来的。

  3 炮弹少怎么办?近些再近些

  1941年一次战斗,炮兵营缴获了敌人大炮,但炮弹太少,这就要求每个炮弹都要击中,不能浪费。怎么办?那就必须离敌人近些再近些!一天晚上,炮兵将炮分解,人躬着腰扛着,从海安镇东边一个巷子向西,在一家民房西墙上挖了个洞,将炮筒通过墙瞄准河对面150米左右的炮楼,刚放一炮时,炮身将墙震倒,我们直接暴露在炮楼敌人眼下,敌人的机枪扫射,并越河向我炮兵冲来,形势危急,为救一个重伤战士,我用一根绷带,一头绑住他的双手;一头绑在我的腿上,我在前面拼命爬,把他拖了下来。这时派来保护我们的一个高个子麻子机枪手,立起身,端起机枪横扫过去,将接近一个排的敌人打败。受伤炮兵得到包扎,我们才得以安全前进。

  4 敌机猖狂咋办?抱着敌人肉搏

  一次我们在行军路上,鬼子的飞机很猖獗,飞得很低,他知道我们没法拿他们怎么样。这时我们的战士都火了!就用步枪射击!好!眼看射中一只,从此他们再也不敢低飞了。还有一次战役中,敌机不停地在上面盘旋,怎么办?英勇的我们冲上去抱住敌人近身肉搏,这样以来敌机就失去作用了。

  悟兴衰

  “不断发展 能战方能止战”

  “如果当时我们有这么好的武器,仗哪需要打得那么艰苦!”鞠长裕老人感慨道。所以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努力改变“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大力研发先进武器装备,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再到如今的航母,中国的武器装备可谓站在了世界前列,“能战方能止战”,列强不敢再轻易对中国动手动脚了。鞠老说,看着阅兵场上的尖端武器,我们真的发生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巨变。

  望未来

  “绝不能让我们后代再挨打

  未来我国军事科技该怎么发展?对鞠长裕老人来说,虽然已是91岁高龄,但他坚持每天读报纸看电视,依然对我国军事科技有着很多的关注和了解。他说,现在早已不是当年大炮加飞机的年代了,已经迈进了信息化战争的年代,我们国家不能满足于现在已经拥有的科学技术,我们在发展,别人也在发展,所以加紧科研的脚步一刻都不能停下。“绝不能让我们这一代人挨打的苦难再在我们的后代身上发生。”鞠老又舞了舞拳头说道。

  -采访手记

  致敬!不朽的老兵

  致敬!伟大的祖国

  看完气势磅礴的阅兵直播,有六处脑梗、前两天刚刚突发心衰的鞠老,心情还是很难平静下来,依旧沉浸在那曾经的战火硝烟之中。

  是啊,即使70年过去了,当年的那些屈辱那些苦难那些抗争,我们又怎么能够忘记!

  91岁高龄的鞠老,一位经历了血与火洗礼的新四军老战士,一位无数次从死神脊梁骨上摔下来的老兵,对他们这一辈来说,看抗战阅兵,肯定更加感同身受,而这对风华正茂的我们来说,阅兵所展示的“亮剑”精神,又何尝不是一种力量和传承!

  “夜间走在土路上,依然能够闻到战争的气息。”说起南征北战的一幕幕,鞠老撩起裤管:因为残酷战斗,腿上伤疤累累;因为翻山越岭,脚趾没了指甲;因为行军鞋太小,脚指被挤弯曲似裹小脚……

  他的伤痕,是革命先辈们集体的伤痕,也是落后中国的伤痕。我们不需要抹去,我们需要的是铭记与重生。

  “一个战魂很难倒下,也很难老去。”当年以双脚追逐着日本坦克,在中国万里江山上,从南到北,边追敌边拼杀。如今虽已91岁,鞠老那青筋暴满的双腿,还是显现出当年练就的肌肉,一抬腿还是军人那样的雄姿……

  他的斗志,正如阅兵场上那催人奋进的步伐和那轰鸣而过的利器,激荡着中华儿女的心灵,也激励着年轻一代昂首阔步前进。

  “我们活着的每一天,都是胜利纪念日。”鞠老说,当硝烟远去,动荡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他会常常想起那些与他一起出生入死、流血牺牲的战友们,一想起他们,心里总是苦涩的。所以,在全国解放后,他回到了伤痕累累的家乡,担负起重建家园的重任,艰苦奋斗又是几十年……

  他的情怀,在当下的和平年代,显得尤为弥足珍贵,“又见同侪并马归”,活着的他们珍惜着每一天的时光,去努力实现倒下的战友们未完的梦想。而这样的精神和情怀,正如一盏明灯,同样照耀着我们的梦想和未来。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他们这些千千万万为国家为民族不屈斗争的老兵,就是英雄就是先锋就是脊梁。

  弹幕

  @1456221:那些曾经是传说中的先进的武器,都看到了!这是实力更是自信!落后就要挨打,我们现在挨不了打了!侵略者在海岸上架起一门炮就能欺负我们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154876172:人民解放军在强军之路上越走越顺,越走越强。为祖国的钢铁长城加油!

  @张舒放:

  抗战胜利七十年,

  九三阅兵震宇寰。

  人民军队展雄姿,

  排山倒海卷巨澜。

  @mzjzxk:展示的武器都是国之重器,是保证中国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物件!

原标题: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