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居民自治“项目化”激活社区治理
地处江苏省苏州市中心的姑苏区,弱势群体密集、居民结构多元,表现为老年人口多、低收入人群多、新苏州人多、流动人口多的“四多”特点。怎样创新形式,激活基层社会治理活力成了姑苏区摆在眼前的发展课题。
近年来,姑苏区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及社会多元主体之间的联动效应,建立了党建引领、民主协商、项目运作、协同共治的姑苏区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去年7月,姑苏区被民政部确认为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拿到了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的先行先试权。以此为契机,姑苏区不断深化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居民自治“项目化”正是其中一例。
所谓“项目化”,就是居民根据实际困难,开出需求单子,通过项目化运作,由社会组织承接的居民自治方式。去年8月,姑苏区遴选了7个社区进行试点工作,以社区居民“三评”(评议需求、评选项目、评价绩效)、社会组织“三议”(服务提议、事务商议、政务参议)、社区居委会“三协同”(申报立项协同审核、实施过程协同督导、考核验收协同评估)为手段,以居民自治“项目化”运行为载体,探索建立需求征集、协商民主、项目决策、绩效评估、多元参与、社区协同六大制度。
“由于无法提前了解和掌握居民的困难和需求,社区面对居民接踵而至的问题就显得较为被动。往往是遇到一件,解决一件。”谈到原有的治理模式,平江街道钮家巷社区书记张英缨无奈地表示。以往该社区居民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只能寻求街道、社区帮助解决,现在通过项目陈述、申报投票的形式即可解决。
“没想到困扰我们多年的问题,竟然能以民主投票的形式解决了,大伙别提多高兴了!”在平江街道钮家巷社区一场居民自治项目评议会上,顾阿姨所说的“古井老井维护项目”“凤池弄晒衣架工程项目”“健康速递关爱长寿老人项目”“蕴秀园小区门口建设”四个项目由项目共治协商小组代表,就项目提出的背景、预期效果和主要做法、进度安排以及总体预算费用等进行简要的说明,并接受现场提问。在投票表决后,社区与入选的3个项目的共治协商小组和承接组织签订公共服务合同,并配合居民共治协商小组监督项目的实施与推进。
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为核心,改变政府向社区投入资源的决策方式,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政府点单、社区供给、居民接受”的社会服务供给模式,最大限度激发了基层社会治理的自治活力。去年,姑苏区共完成需求征集2000余条,召集开放空间居民议事会120余场,带动社区居民参与9000多人次,带动社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21个,3500多位居民从中受益。今年,试点工作也由7个社区逐步扩面至2个街道41个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