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头版):轨道交通第一门的创新“门道”(上)
聚焦长三角轨道交通
作为世界主要轨道车辆制造商的合作伙伴,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康尼公司”)生产的轨道交通车门系列产品,已成功进入巴黎、纽约等国际轨道交通市场。
目前这一品牌的地铁车门已经连续多年占有国内市场50%以上的份额,在国际轨道交通车门市场上排名第二,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轨道交通车辆第一门”。
“20多年来,康尼公司走的是通过自主创新,成功实现国产化、自主化和国际化的道路。”康尼公司董事长金元贵说。
从进入轨道车门行业,到迅速树立品牌占领市场,到一跃成为行业龙头和国际化知名企业,车门企业康尼公司快速发展的“门道”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到南京一探究竟。
从接插件到自动门的行业跨越
20世纪90年代,南京机械技工专科学校不过是当时机械部所属院校中的小弟弟。当时的科研处长金元贵下海创业选中的第一个产品是学校教学设备中的必需品——电子接插件。
接插件也叫连接器,俗称接头或插座,其拔插次数和接触电阻高低是质量指标。金元贵与伙伴们开发的康尼牌接插件形态各异,种类繁多。其中铁路机车接插件的突出特点是拔插次数可达3000次以上(一般标准在500次左右),接触电阻可低至50微欧姆(电阻越低越不易烧坏。当时铁道部的电阻标准为800微欧姆)。
当时地方铁路局车辆段的工人师傅们,每天最烦心的事就是频繁更换列车连接器。一列火车一天下来需要更换十几次,劳动强度极大,同时有许多安全隐患。但在使用康尼产品后,几个月可以不用换。为此,当时的铁道部车辆局等部门经过严格检验测试,指定康尼接插件为路内唯一使用产品,从1995年1月1日起全国统一安装使用。
上世纪90年代末,国内干线铁路和城市地铁发展起来,铁路车辆和地铁车辆需求量大。车门作为轨道车辆的重要部件长期以来依靠进口。轨道车辆国产化急需国产车门与之配套。
“康尼公司能生产列车连接器,能不能生产轨道车门?”当时的车辆制造商找到康尼公司。
为了改变轨道交通车门长期依靠进口的局面,在当时的国家计委的支持下,康尼公司只用3个月的时间就研制出了最早的地铁车门系统,从此与轨道交通结下不解之缘。
从国产化到自主化的创新博弈
康尼公司作为后来者,能否在短期内赶超国际同行,生产出让人刮目相看的轨道车门?面对国内轨道交通高速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国内市场被进口产品长期垄断的现状,康尼决定在消化吸收进口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创新。
“从进入行业的第一天起,康尼就在与狼共舞,车门行业的国际化竞争就在家门口。”据康尼公司总裁高文明回忆,康尼公司的国产化始自20世纪90年代。到2001年,穗莞深铁路上列车装的全是国产的康尼自动门,进口产品不见了。
2002年,康尼公司应客户要求,独创了能经受零下45摄氏度低温的“塞拉门防冻装置”;2003年又在地铁自动门的运动、控制、锁闭三大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此后2006年康尼公司自主开发成功“无锁锁闭系统”,更让康尼体会到了自主创新的自信。
如今,康尼城市轨道车门已安装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60余条地铁线路上,真正实现了中国轨道车门系统的国产化、自主化。
自2007年开始,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车门,康尼车门一直占据一半以上市场,稳坐行业第一把交椅。在动车组内门系统市场,康尼公司已经是主要供应商之一。高速动车组外门(客室侧门)系统即将进入高铁市场。
小微企业国际化的成功样本
一个当时年产值才几个亿的小微企业,内有同行竞争,外有国外对手打压,国际化之路怎么走?
2002年,中国南车生产的铁路客车装船运往巴基斯坦,这是康尼生产的铁路客车门系统首次随国产整车出口南亚地区。这是康尼公司最早的国际化。
刘文平,康尼公司副总裁兼轨道交通事业部总经理。他认为,与国内大型车辆制造企业同闯海外市场,可谓“借船出海”,固然难得,但只有与国外主要跨国公司的产品相配套,“与跨国公司一起玩”,“国门”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机会终于来临。2007年法国著名制造商阿尔斯通公司实施“150计划”,在全球招募150家零部件供货商。经过严格审核认可的企业与阿尔斯通一道,按照阿尔斯通的生产和质量标准,联合投资闯市场。
接到邀约的康尼公司认识到这是一个与国际大公司共同发展的机会,从2007年开始,开展了与阿尔斯通连续3年的紧密合作与学习。
2009年,阿尔斯通全球采购总裁来到康尼,首次与一家中国供货商签下1.5亿的订单。这意味着,从此康尼公司的车门将伴随车辆制造商进入全世界主要的轨道交通市场。
从此,康尼公司国际化的步伐变得更加稳健。号称全球最大的轨道车辆制造商庞巴迪公司,甚至主动送来多个亿元订购大单。
迄今为止,康尼公司的地铁车门已经遍布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城市的地铁工程,号称全球要求最高的法国地铁、香港地铁和美国纽约地铁也都用上了康尼公司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