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夫妻地下车库打工苦寻债主2年替子还债
11月21日,在南通崇川区金辉花园小区附近的一家银行里,66岁的曹元高和63岁的邱凤英深吸一口气后,将“捂”在家里两年多的2.1万元钱存进了浙江的一个账号内。“账终于还清了!”看着手中的存款凭证,老两口悬在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下来。 其实,让老曹夫妇牵肠挂肚多年的这5万元债务,是儿子3年多前欠下的。当时,小曹的饭店无法维持经营关了门,并欠下了些债务,其中包括朋友谢文华借给他的5万元。得知此事后,老曹夫妇当即立下承诺——“这笔钱,我们来还!”自那以后,老两口就成了金辉花园内5个地下车库的“24小时看管员”,他们吃住都在车库里,存够一笔钱就汇给对方。这期间,由于不慎弄丢了谢文华的电话号码,老两口整整找了债主两年多,直至最近才联系上。
现代快报记者 胡涓 严君臣
起因
饭店经营困难,儿子借了5万元
曹元高夫妻俩是海安人,膝下有一子一女。十多年前,老两口先后从南通一家公司退休,从那以后便一直帮着孩子拉扯生活。今年37岁的儿子小曹很有冲劲儿,毕业后就来到南通打拼,做过蜜饯生意也卖过牛奶。没过几年,他就攒了200万元左右。在朋友的劝说下,小曹下定决心转行。2009年,他在狼山脚下开了一处占地六七百平米的饭店。
刚开业时,饭店生意一直不错。不久后,曹元高夫妇俩也从原本居住的开发区赶来帮忙,除了带带孙子,还抽空帮饭店洗洗碗筷。然而,表面风光的背后,小曹背负的压力却越来越重——虽然每天几乎都座无虚席,但很多客人总是欠账。小曹夫妻俩脸皮薄,许多账单往往不了了之。长此以往,饭店内的资金常常周转不灵,有时连给员工发工资都很困难。
“那时店里有八九个厨师,加上服务员一共有10多个人,我和老伴还拿积蓄给大伙发过工资。”曹元高回忆说,在2010年,儿子曾经向谢文华借了5万元,想暂时撑两天,等过一阵子就还。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从那以后饭店经营状况一直没有好转,到了第二年春天实在支持不下去,只能关门。
老两口承诺“这笔钱我们来还”
谢文华也是个实诚人,和小曹一起做过蜜饯生意,后来小曹转行开饭店,他也来店里帮忙。当小曹要借钱时,手头拮据的谢文华给父母打了电话,凑了这5万元钱。
2010年秋天,见小曹迟迟拿不出钱,当时已经离开饭店的谢文华来催过一次,但也没有急着要。但这事儿,被正好在店内的曹元高夫妇知道了。他们二话没说,就向谢文华承诺:“别担心,这钱我们来还。”
关了饭店后,老两口卖了家中的两套房,一共80多万,这笔钱用来填补饭店以前欠下的账目。老两口还宽慰情绪低落的小曹:“你还年轻,没事,再来一次白手起家。”放手让儿子继续“闯荡”后,老两口也决心放手一搏,将谢文华的这笔钱给还上。
曹元高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和老伴儿的退休金都不高,为了早点还上债务,便四处找地方打工。不久后,通过朋友介绍,他们找到了现在这份工作——金辉花园内五个地下车库的“24小时看管员”,除了照看车库,还要打扫卫生,两人每个月工资是1600元。为了工作方便,他们住进了车库的一角,平时吃住都在里面。虽然外人看来有些辛苦,但夫妻俩对此已经十分满足。
奋斗
“蜗居”地下车库一角,打工还债
“来坐呀,没关系。”昨天下午,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位于南通市崇川区的金辉花园,顺着小区居民的指点,找到了曹元高夫妻俩居住的车库。沿着一个陡坡走入昏暗的地下,听到动静的邱凤英探出了身子。得知现代快报记者的来意后,她很热情地拉来几张椅子招待。
他们居住的地方,就在车库入口南侧,约一个车位左右的空间。几张破床单和旧窗帘,隔成了一个小小的“帐篷”,曹元高夫妻俩便“蜗居”在此。撩开帘子可以看到,这个不足10平米的空间被隔成了两间,北侧堆放着衣物、棉絮等杂物,南侧放置了一张旧床。床铺对面是一个五斗橱,上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日用品。
“这个音响原来是坏了被扔掉的,我捡回来修一修又好用了,布帘子也是老住户搬家废弃的,我见扔了可惜就拿回来。”曹元高一边展示一边说。记者看到,这些表面看起来完好的椅子,其实都被他“改造”过,几根细铁丝,一块旧木板,原本的废弃物就再度派上了用场。
这三年多来,老两口的家当大多是如此“炮制”的,价格最高的,是一辆蓝色的二手电动三轮车,当时花了800元钱。原来,虽然车库内通电,但却通不了水。洗澡、烧饭、拖地,都需要从外面运。为了提高效率,他们买了这样一辆三轮车,一次能打四五桶水,有时还能帮忙接接孙子。
“每天工作时间大概是11到12个小时,我们每天拖一个车库的地,闲的时候就听听收音机,帮小区种种花。”顺着曹元高的指点,现代快报记者看到,路旁的月季、菊花等开得正艳,而格外显眼的是一条20米左右长的小路,路面上铺着十几块毛毡,虽然昨日刚下过场小雨,但走上去却格外平坦。老曹说,之前有居民在这条路上摔过跤,他知道后就用建筑垃圾把路铺平整了些,老伴则捡来些废弃毛毡盖在上面,自己“修”了这条路。
变故
意外弄丢联系方式,苦寻债主两年
在外人看来,老两口的“蜗居”生活很辛苦,但曹元高却挺满足。儿子心疼他们,总是“抗议”他们去工作,但老两口却不为所动。“前不久物业刚给我们多分了个活儿,捡捡外面草坪上的垃圾,每人每个月多600块钱。”曹元高说,日子十分简单也很充实,每天想的就是完成工作,然后数数已经攒了多少钱。
每攒够两三千元,老两口就会跑一趟银行,把钱汇到谢文华的账户上。一年多后,他们汇过去的钱已经有了3.1万元。意外的是,有一天,他们正上小学的孙子无意中扯坏了备忘录,弄丢了谢文华的电话。然而,这时谢文华已经前去浙江做生意。无法确认汇款是否到账,老两口在继续汇了两次钱后,决定先找到对方的联系方式。
当时,曹元高手头上只有谢文华的名字和银行账号。两年来,老两口不知跑了多少趟银行和派出所,但总是无功而返。“有一次我去银行,想让工作人员帮我联系谢文华,但是他们却说这是客户的隐私,不能随便告诉我们。后来我把厚厚一沓汇款单带过去,但也没用。”银行不成,再去附近派出所,然而民警的回复也和银行一样,由于涉及到个人隐私,不方便透露。
这让老两口犯难了,茫茫人海,上哪儿去找谢文华呢?欠的一万九千元钱就像一块巨石,压在两个老人的心口上,一直不痛快。而此前,小曹也曾通过各种途径,试图与谢文华联系,也一直未能如愿。前不久,百般无奈的老两口想到了向媒体求助。
在媒体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银行工作人员最终同意,先由他们与谢文华取得联系。这次,老曹夫妇终于找到了“失联”两年多的债主。
结局
连本带息还清,老人了却一桩心愿
在与谢文华通过话后,曹元高夫妻俩从家里拿出攒下的2.1万元,给他汇了过去。“其中两千块钱算是利息,人家也是好心帮我们。”老曹笑着说,还上这笔债后,他们感觉到了久违的轻松。而谢文华也表示被两位老人的行为感动,自己也一直牵挂着他们。
在采访中,现代快报记者发现,两位老人衣着朴素,双手很粗糙。曹元高说,老伴儿邱凤英曾十分热衷跳广场舞,也爱逛街,自己喜欢拉二胡、养花养鸟。如今,他们已经再没有闲情去经营自己的爱好了,甚至连续两三年没有时间回老家过年。老两口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孩子的事业顺利,“我们还打算继续在这里做下去,年纪大了,有点事情做觉得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