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互联网大会关注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昨日,江苏互联网大会“产融对接成果发布高峰论坛暨江苏省金融科技峰会”上,来自金融界、企业界、学术界人士,共同探讨产融结合的发展方向,推动构建良好的金融科技生态圈。
产融结合需明确目标
产业与金融,相互支撑,相互依存。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所谓产融结合,其实是产业和金融业为了共同发展目标和整体利益,通过参股、持股、控股、人事参与进行内在的结合。“从目前而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银行业主要通过债务融资行为为企业提供资金。”他说,而产融结合更强调股权融资方式和人事结合。
“从国际上来看,产融结合有两种方式,由产到融和由融到产。”连平说,美国就是典型的由产到融,日本是由融到产。从国内来看,产融结合主要表现为由产到融,各类实体企业随着发展壮大可以进入金融体系,但受到监管限制,金融体系不能进入实业。在2008年之后,产融结合又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限制逐渐减少,出现了供应链金融、类金融控股公司等多种形式的产融结合。
连平认为,虽然从2008年以来产融结合发展速度非常快,但仍需要解决目标不清晰、协同作用不明显、监管盲区等问题。同时,还要当心市场交易风险、产业空心化风险、整合风险、道德风险、操作风险、财务风险等风险。
因“企”制宜选择路径
从目前国内的产融结合情况来看,尚没有一种较为通行的产融结合方式。大型产业集团和大型民营企业,通过自己涉足财务公司、保理、金融租赁等形式,实现了向金融领域的延伸。而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则只能处于产业链的下游,话语权较小,无能力实现产融结合。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想要实现产融结合,供应链金融是不错的选择。东南大学集团经济与产业组织研究中心主任胡汉辉认为,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痛点在金融。“目前所使用的供应链金融1+N结构,即一个大企业把上下游配套小企业放一起,银行等金融机构相信大企业的信用担保。”他说,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网络得到更多中小企业的信息,这就需要变成N+1+N结构,即把原本代表“1”的大企业去掉,实现去中心化,从而打造一边是N个下游企业、一边是N个上游企业的平台,把中间“1”变成包括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在内的金融科技。
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也认为,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关键是金融科技的使用。“在中小企业和金融中间,需要搭建专业化的桥梁,同时对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将每个领域的风险控制做深、做细。”
产融结合还需开放生态圈
事实上,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也非一帆风顺。南钢集团副总裁钱顺江说,很早之前南钢就开始尝试供应链金融,但在整个钢贸行业陷入危机的时候,作为供应链金融的“挑大梁”企业,南钢也遭遇过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融资贵是因为信息不透明导致交易成本增加,只有透明化,才能降低成本。”他说,南钢正在尝试数字化供应链金融的转型,降低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长久物流副总裁丁红伟说,虽然目前供应链金融被认为是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良药,但金融机构与企业间的彼此不信任是最大的痛点。“我们觉得没风险的东西,按金融机构的标准就是不行。而金融机构要求我们做的,我们做不到,这之间一直有堵墙。”她说,利用金融科技实现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转型,是解决信任问题唯一的路。
“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部分,要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就需要从理念上构建开放共赢的金融生态圈,由单一主导者转化为开放协同创新,与其他主体合作构建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白瑞明说,很多大银行发展金融科技,都是从自建平台、自搭场景进行,但都还是延续银行系统内自建生态的固有方式。
白瑞明提醒说,由于金融科技的数据化、网络化、移动化,因此需要关注的变量更多、也更复杂和隐蔽,这就对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论坛上,开鑫金服、长久物流、G7、江苏银行、企查查、中诚信、同盾科技等企业共同启动了金融科技生态圈建设,旨在充分利用圈内企业各自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各合作方金融科技服务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从而为更多实体企业搭建起产业和金融深度融合的桥梁。(赵伟莉 华宇)
来源:新华日报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