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灯火阑珊处的市井生活
新华报业网讯 夜市是城市平民文化的一个典型样式,夜市的粗糙、丰富、热烈,洋溢着人间烟火的温暖,和市井传统的质朴气息。今天,城市改造和淘宝的冲击令南京的夜市繁华不再。草根摄影师孙晨2012年开始专题拍摄丹凤街夜市,为未来保存今天夜市的面貌。记者跟随他的镜头,去探访今天仍然留守在夜市中的摊主们——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周六晚上,有阵雨,逛夜市的人不太多。“今天生意不行……”葛磊有些惆怅地望着行色匆匆的路人,随即,这位留着利落短发的27岁的年轻人,又露出一惯的清爽笑容,“没关系。我有预感,生意一天不好,接下来会好三天。” 葛磊入驻南京丹凤街夜市一年多,收入一直很稳定。一年中只11、12月是淡季——天气转冷,人们不想碰金属制品,一二月要过年,人们又来买手表送家人。具体挣多少他说不便透露,不过在南京不算低,当然也不算高。“刚摆摊时担心亏本,做了一段时间,发现没亏!”葛磊笑眯眯地说。 短短一条“L”形的街,挤了两三百个摊位,摊主们从晚上五六点忙活到夜里11点。葛磊是迟到早退分子:慢悠悠打开手表箱子,坐在马扎上刷刷屏、聊聊天;别人还想冲刺最后几单生意,他已经合上箱子回家了。生意依然这样好,据他分析,原因是“不走量,走质”。 摊上整齐摆放着100多只手表,式样都不错,价格50元到数百元不等,算得上便宜,葛磊又是夜市里唯一卖手表的,照理说应该没什么竞争,但他告诉记者:“信息时代,竞争无处不在。”冷不丁有顾客掏出手机:“淘宝上的跟你的差不多,比你的便宜。”葛磊就耐心解释:“你看看淘宝上的评价,再看看我的表,材质、机芯都不一样;摸摸这皮表带,多细腻,多有韧性,你可以折一下,没关系的。” 葛磊卖表还走“心”。一位姑娘嫌表带长,他取下几截,特意多留一截,给姑娘戴上,“这样好看,像手链。”“我不喜欢,再下一截。”“好嘞!”葛磊飞快地又取下一截。一位大叔问:“电池怎么换?”“一年内免费帮您换。”葛磊这儿售后服务一应俱全:小问题自己解决,大问题找专业钟表师傅,部分费用他还自掏腰包。 葛磊和很多顾客成了好友。有人和他聊手表,随口聊几句工作、兴趣,觉得相见恨晚,蹲摊子边不走了,聊人生聊理想,到收摊还意犹未尽,第二天接着来。葛磊说,“很多回了n次头的‘回头客’,直接喊我哥,倒忘了我的真名。” 白天,葛磊在微信朋友圈卖表,质量更好些,价格一两千。他每天只发一条广告,刷下存在感。朋友圈的顾客多是熟人介绍的,全国各地都有。如果是本地人下单,葛磊都是自己送货,开车或乘地铁——“很多时候我送表过去,不仅顾客看,他身边很多人也来看。” 葛磊很满意现在的生活状态:自由,充实,开心。他给记者看他之前的照片,西装革履的公司员工与如今一身牛仔服的夜市摊贩判若两人。在南京读完大学,葛磊做了两年销售,压力大、不自由,干脆辞职。 来买手表的以年轻上班族居多,还有东大、南大的学生,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的留学生,住在附近的老人,大约两成顾客是来南京的游客。 葛磊打算年底换辆好点儿的车,但不准备在南京买房,赚够钱就回徐州老家。“钱挣得快花得也快”。葛磊很重视生活质量,白天不送货时就约上朋友、顾客打篮球;过年休息半个月,今年春节,去云南玩遍了想玩的地方。他也不想省吃俭用,将来为子女提供优渥的生活,“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葛磊说父母开小卖部,帮不了他什么,他从小靠自己。如今卖表,白天赚得比晚上多,但他晚上从不懈怠,夏天蚊虫乱飞,冬天刮风下雪,都出摊。 “你没手表嘛,不如买一只。一只还不够,不同衣服要配不同手表,穿休闲装配皮表带,穿正装配金属表带。”他同记者开玩笑。穷玩车富玩表,手表里的讲究太多了……一群打扮时尚的姑娘小伙凑近摊子,葛磊起身忙活起来。 本报记者龚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