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将复活“六朝北郊坛” 再现皇家祭祀场景

10.02.2015  10:38

        这处遗址已经存在了1500多年,1999年被考古发掘。16年来,由于遗址在登山道附近,游人们在遗址上开辟出了登山“野道”,让遗址现状不是太乐观。“这处遗址是南朝刘宋时期,皇家祭坛,是国家礼仪最高中心所在。”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说,这也是迄今所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国家北郊坛遗存。

        现代快报记者昨天获悉,为了让公众了解1500多年前,皇家是如何祭祀大地山川的,中山陵园管理局正在编制《钟山建筑遗址保护规划》,如果获国家文物局批准通过,遗址将再现1500多年前的皇家祭祀场景。

        六朝祭坛现状不是太乐观

        六朝北郊坛隐藏在紫霞湖后山,头陀岭南麓。它首次面世,是1999年。当时的发现者、考古发掘者便是贺云翱。16年过去,这里多了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碑:钟山建筑遗址。但具体方位,祭坛是如何布置的,普通人压根看不出来。一般人会以为,这段山坡比较有意思,居然有“垒台”,而且面积庞大,每登一段,就能发现一个“垒台”,一共三个。

        “当年考古发掘的垒台还在,但是,一号祭坛的4个小坛已经看不出来了,坛体表面草木密布、枯枝腐叶堆积,坛体多被掩埋,轮廓难以识别。二号祭坛的‘垒台’被游客踩出了登山道,比较危险;三号区域也有些模糊不清了。”贺云翱说,他们在这里发现了莲花纹瓦当、瓷片,石头雕的莲花座……莲花纹瓦当被认为是六朝早期经典遗物。最为关键的是,一号坛,发现了呈“”字形的4个小祭台,二号坛发现了直径10米,深3米的大坑。2000年,这里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民国碉堡”立在一号坛上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对这处遗址进行了探访。六朝祭坛占地面积为2万多平方米,分为三号区、一号坛、二号坛,沿着山体向上建设。“一号坛是主坛,所以在中间。”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处长闻慧斌介绍。

        一号坛也是六朝祭坛中面积最大的,坛体东、南、西三面从高向低分别建有5道石砌护墙,石墙之间填以细沙、细石片和纯净黄土形成坛层。最引人注目的是,坛体表面出现了一个民国碉堡。“民国时期,六朝建筑遗存已经化作尘土,这里也变成了军事管辖区,出现民国碉堡比较正常。”闻慧斌告诉记者。

        这个碉堡并不大,高出坛面1米左右,它也被称为“补丁”。“现在,不管是六朝祭坛,还是民国碉堡,都是文物,我们得想办法处理好它们的关系。”闻慧斌介绍,紫金山上,一共有100多个这样的民国碉堡,只是这个碉堡位置比较“”。

        生态还原,将再现皇家祭祀

        这个祭坛,是1500多年前,皇帝用来祭祀大地的,也叫地坛。“一号祭坛是主祭坛,祭祀我国的名山大川。祭祀的时候,先在石雕莲花座上,插上长江、黄河、黄山、恒山等名山大川的‘神牌’,然后,用牛、羊等,虔诚祭拜。三号区则是祭祀小山小河的,当时的六朝还要祭祀江南的山水,应该就在三号区进行。”所有的祭品,最终都要到二号祭坛进行瘗藏,让大地感受到人类对它的敬意。

        那么,如何来还原这个皇家祭坛呢?贺云翱说,正在编制的保护规划,主要是让这处祭坛“活化”,编制中,以石、土为特色。通过生态、解说系统来展现祭坛的内涵。“这次保护规划,要尊重文物的原真性,会用生态的手法来再现祭坛。比如:一号祭坛的4个小台,可以用草皮来还原,并在旁边立上说明牌。

        中山陵园文物部门还设想,将来在六朝祭坛遗址公园,建成文化展示长廊,对中国的祭祀礼仪,祭坛程序和六朝祭坛考古成果等进行全方位展示。“当年的出土文物,会用文化墙的形式展示出来,而祭坛的规模、程序等,通过解说、标识系统来实现。同时,还将通过解说等形式,还原1500多年前的皇家祭祀。

        祭坛上的民国碉堡拟做沉降处理

        如果,要让六朝祭坛“凸显”出来,并不容易。

        首先,一号祭坛和二号祭坛之间,被一个防火道路,被称为“马腰”的公路切割成两块。为了让游客感受到祭坛的整体效果,专家们正在想办法。最初设想的是用隧道的形式进行连接,但考虑到山体会受影响,这个思路被弃用。现在专家们想的是,用人行天桥的形式,让两座祭坛遗址实现“沟通”。

        而一号祭坛上面的民国碉堡,这也是个棘手活。“民国碉堡也是文物,为了保护它的安全,会在它周边做一个小动作。”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为了让这个“补丁”不干扰到六朝祭坛,专家们设想,对它进行沉降处理。“沉降后,它依然完好无损,而且,对祭坛原貌的恢复也不会产生影响。”保护规划完成后,六朝祭坛也将成为俯瞰南京“最佳观景点”。

        六朝时,皇帝怎样祭祀天地?

        “六朝时期,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时代。北郊坛的发现,体现了中国的文明特色,说明中国是一个重视礼仪的国度。”贺云翱说,紫金山的这处遗址,应该是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三年(459年)所建的国家北郊坛遗存。

        “一般而言,一年两次,皇帝要带领王公大臣对天地等进行祭拜。”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设坛祭拜天地是在东汉。皇帝一年中正式祭拜有两次,冬至祭天,夏至祭地。在这里,皇帝带领文武大臣向天地祈祷,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在夏至祭祀前10天,皇帝就开始吃斋。夏至那一天,皇帝和大臣浩浩荡荡从皇宫出发来到地坛,由博士和太常将皇帝引至坛前,皇帝以酒祭奠,跪拜两次,然后脱鞋升坛,洗手,再在神像前跪拜两次,文武大臣则在坛下跪拜。“祭祀之后,还有礼乐奏起,整个过程非常庄重。”贺云翱对现代快报记者说。

        地坛找到了,天坛呢?

        既然,地坛找到了,那么,祭祀天的天坛在哪里?

        贺云翱说,历史上记载,六朝天坛的位置大致在现今的大校场方位,他曾进行过调查,但至今没找到。(胡玉梅)

来源:  现代快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