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葛剑雄

12.05.2015  18:51

 

图为葛剑雄来靖作专题讲座。盛义摄

 

靖江具有鲜明的移民文化特色,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靖江人富有创造性,善于奋斗。靖江既要发扬地域文化的优势,也要看到地域文化的劣势,取长补短,形成良性互动。”昨天下午,市十二届政协举办第七次名人名家讲座结束后,葛剑雄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对靖江地域文化发展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靖江美食

 

既要保持原味又要创新

 

作为历史地理研究专家,葛剑雄对靖江地域文化早有接触。他说,靖江具有鲜明的移民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移民把各自先进的文化带到这里,不断融合良性互动,形成了靖江地域特色,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靖江人富有创造性,善于奋斗。但也要看到,移民文化也有其劣势,政府应加强引导,放大主流文化,取长补短,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

 

葛剑雄说,靖江虽然历史不长,但拥有特色鲜明的民间文化,比如靖江方言、地方美食。他曾在上海品尝过靖江蟹黄汤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靖江特色美食发展要避免“两面不讨好”。地方美食发展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保持原样,另一个是作为商品推广,创新转型。现在不少地方发展得两方面都不讨好,该保持原样的非要加点现代的东西,但在推广过程中又不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

 

靖江蟹黄汤包一方面可保留“原汁原味”的工艺,吸引外地人前来品尝,另一方面创新发展,根据现代人口味推陈出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扩大生产规模。这样既保留了传统,又发展了美食产业。发展不能再有“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老观念,必要的宣传推广不可少。

 

靖江讲经

 

自然传承必然消亡,必须人为保护

 

在葛剑雄看来,一些传统文化可以创新发展,但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须保持原样,不计成本保存下去,这些都是历史的记忆,不能用经济利益来衡量。地方文化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不能完全谈经济”的自觉性,要舍得投入保护文化,培养传承人,保障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继续传承下去,而不是把他们推向市场。

 

靖江讲经以纯粹的靖江吴地方语言流传于世,并自成体系,独具地方特色,是中国古代宝卷至今唯一还在汉族民间以“做会讲经”形式讲唱、传承的“活化石”。葛剑雄说,靖江讲经自然传承是走不下去的,必须政府投入,人为地传承下去。现在的年轻人方言都说得不地道了,自然不会对“讲经”感兴趣,观众越来越少,靖江讲经自然传承只有消亡,必须依靠政府积极保护,培养接班人,让他们生活有保障,继续传承下去。社会团体等也可在这些方面做点贡献,共同把地域文化的根留住。此前出版发行的《靖江方言词典》《靖江地名掌故》《靖江风俗大观》都是很好的文化保护方式,这些文化遗产经过收集整理编纂出版,让靖江人可以更好地了解本土文化,增强文化自豪感。

 

人才强市

 

良好的精神文化也是吸引力

 

区域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葛剑雄肯定了靖江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举措,建议靖江继续构筑精神文化高地,吸引人才进驻。他说,所有的人都是往高处走,这个“”不仅仅是指住房、收入等物质条件,还有精神文化方面的条件。人到了一定的时候,钱就不再是生活的全部,还需要精神上的寄托。好的人文环境、生活环境、服务环境,都可以引来人才。靖江在文化环境建设方面下了功夫,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的引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需要注意的是,引进人才不能一味求高,而要最实用的。”葛剑雄认为,不能盲目地引进高端人才,摆着好看但却水土不服。人才的好坏不仅仅看他的地位、学历、影响,还要看他对本地的实用性。他相信,作为应用型大学的怀德学院一定能在靖江的地域文化中扎下根来,引进更多的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