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扎根乡土的“扬家匠”

19.09.2017  20:35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应构建新的人才观,把入古出新、根深本固、兼容并蓄的乡土人才纳入我们的工作维度。要重视乡土人才,重视那些传承历史经典、拥有独门手艺、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工巧匠,重视能把外来理论和本地传统相结合,发展“草根经济”的“金种子”。

  扬州自古人杰地灵,以玉器、漆器为代表的传统手工业、以扬州“三把刀”(剃刀、厨刀、修脚刀)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以园林和园艺为代表的传统建筑业闻名遐迩,造就了大批技艺精湛的扬州工匠。今天,扬州的发展更需要一批扎根乡土的优秀高技能“扬家匠”,因为不管高新科技产业如何发展,在带动城乡就业、富民增收方面,缝纫、建筑、“三把刀”、食品制造等传统行业的地位仍不可撼动。乡土人才也是大国工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我市的工作实践,我有以下三个深切感悟:

  乡土人才的强力助推,促进了传统行业产业化。乡土人才朱军成研究出缩短生产周期且更具立体效果的乱针绣新技法,在人社部门支持下直接带动5000多个农民投入到乱针绣产业中,形成亿元产业群。扬州修脚刀传承人陆琴,创办陆琴脚艺职业培训学校,发展陆琴脚艺连锁,十年培养了万名修脚能手,助推了扬州城市服务业品牌。

  乡土人才可以引领潮流,走向国际化。扬州烹饪大师周晓燕结合本地淮扬菜传统创造出炒菜机器人,还广收外国弟子,让“扬家匠”里出现“洋家将”。从此可见,乡土人才不是固步自封的小家碧玉,而是汲取中华传统文化营养、不断创新创造的优秀群体。他们可以用中华智慧凝结的绝技绝活,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乡土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乡土人才能力评价体系不健全;创业型乡土人才培养存在大片留白;在引导乡土人才发挥作用方面缺少有力激励措施。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以下工作思路:

  一是发展培训机构让技艺技能“”下去。紧盯扬州乡土人才集聚的传统行业,利用扬州486非遗集聚区等平台资源,大力发展乱针绣、美发、脚艺等职业培训机构,推广现代企业新型学徒制。二是利用院校资源让传统技艺“”起来。支持技工院校和高职院校开设与传统技艺技能相关的特色专业,引导其引进现代工艺和智能化技术,帮助传统技艺升级换代。三是给予平台政策支持让乡土产业“”起来。牵头筹建全省首家乡土人才创业园,采用引入创业基金、给予资助等方式,培养创业型乡土人才。四是优化评价机制让乡土人才“”起来。与行业协会合作,探索建立不同类型乡土人才能力评价机制,并经常性开展乡土人才技艺技能竞赛和展演活动。

  扬州作为拥有2500年历史的名城,只有做到求贤若渴地人才引进、不遗余力地人才支持、因材施教地人才培养和充满活力地人才管理,才能培育出扎根泥土、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技能“扬家匠”。

  (本文转载自中国组织人事报,作者系江苏省扬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范耘)













稿件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