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小板凳,邻里共学十九大精神
15日,一堂特殊的党课在南通市崇川区虹桥街道桃坞社区圆融邻里服务处举行。30多名党员搬起小板凳围坐一起,聆听老党员徐正均学习十九大报告的感悟体会。
今年82岁、有着62年党龄的徐正均从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退休后,在桃坞社区成立“红旗扬”公益服务社,组织退休法官进社区开展普法宣传。
“徐老每年拿2万元资助4名贫困大学生。”桃坞社区党委副书记季萍介绍。2013年起,桃坞社区创新构建“邻里自理、街坊共治”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设立4个邻里服务处。今年,社区23个党组织单位成立街邻党建联盟,实行思想联域、党建联抓、活动联办。
南通市城乡建设局是桃坞社区结对帮扶单位,该局副局长杨献忠等当天也到场聆听宣讲。杨献忠介绍,今年局里结对帮扶4名困难老人,帮助小区改造雨水管网,组织辖区老人参观金秋菊展。
有着近40年党龄的老党员周琴担任邻里理事,现场一边记录一边思考。她说,习总书记讲“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大伙儿听了心里热乎乎的,“街坊邻里之间也是如此,生活上互帮互助、一个不落。”
崇川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伟明介绍,为将十九大精神传遍大街小巷,崇川精选好团队、创新好载体、开发好课本,创新实行理论讲堂、道德讲堂、社科讲堂“三堂合一”,区四套班子领导、部门一把手及街道、社区、邻里党员干部,纷纷走街串巷,把宣讲课堂摆进街坊邻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零距离的宣讲模式。截至目前,全区610个邻里街坊、累计1万多人次参加十九大精神学习活动。
本报记者陈明贲腾
吃了定心丸,更要放开胆子加油干
11日一早,记者来到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浦南镇江浦村的集瑞园农庄,占地22亩的全自动智能大棚里,满眼尽是绿色。
“建一个智能大棚投入要500万元,大约需8年时间回本。”集瑞园办公室主任赵祥余算得一笔清楚账:“农业的特点就是大投入、低收入、回本慢,土地一但有变动,所有的投资都要打水漂。十九大一结束,镇里迅速召开了三级干部会,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得知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我们可高兴了。以前只敢规划5年,现在可以考虑往后10年、20年的发展了。”
紧挨着智能大棚边的土地正在平整,集瑞园即将新建两个第二代智能大棚,“我们还打算流转300亩土地,开发一个水生作物种植园,以生产为基础,打造农村旅游综合体。”赵祥余对未来信心满满。
浦南镇党委组织委员张立芹说,目前正在几个村试点做股份制改革,将土地流转到集体,由集体成立公司,走集团化、规模化、专业化道路,江浦村就是其中一个试点村。
“咱村约8000亩耕地,已经流转了6700亩,老百姓有了每亩1200元的稳定收入,又能空出劳动力多挣钱,没有一个不点赞。十九大又给咱送上了定心丸,老百姓放心了,客商敢投资了,我们也有了主动权,可以放开胆子加油干。预计明年,村里的土地将全部流转,搞特色蔬菜大棚、采摘园、生态养猪场等项目。现在,村里已经成立了土地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民界定,产权明确,股权量化,下一步,不仅要保证农民土地流转收入,还要继续投资基础设施,为百姓二次分红。”江浦村会计范宝友越说越激动。
本报记者吉凤竹
本报通讯员王一平王雅萱
标签:
编辑: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