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17.07.2015  09:39

  ——相城区东桥中学教育教学纪实

  

  朱海明

  在锦绣相城的这片大地上,当教育强区、教育强镇的春风吹来,东桥中学,这所创立于1958年,历经半个多世纪后的农村中学再次实现了令人瞩目的突破。

  希望与期待,鼓励与鞭策。学校以“团结求实、开拓奋进”校风、“敬业爱生、务实奉献”教风、“立志勤学,自律成才”学风为导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提出了“规范求进步,创新谋发展”的办学目标,学校已形成“校园精致化、管理精细化、质量精品化”。

  学校多次被评为“相城区常规管理先进学校”、“相城区常规管理示范学校”。还先后被评为“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学校”、“苏州市绿色学校”、“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苏州市校务公开先进学校”、“苏州市体育先进学校”。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2004年以来,已连续10年在区初中义务教育综合考核中获得一二三等奖,2013年,更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荣获区初中义务教育综合考核一等奖,居区第二名,2014年又获区二等奖。2015年更是令人鼓舞,中考成绩名列相城区前茅。学校多次获得区委区政府和教育局嘉奖。

  所有这些成绩是东桥中学全体教师同心同德,顽强拼搏的生动注释。

  德育教育求创新

  随着学校综合考核连续10年在区内获奖,学校对“向德育要质量”意识进一步提升,把德育作为教学的推进力,是学校发展愿景的措施之一。

  作为相城区唯一一所“研学旅行试点学校”,东桥中学对德育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从组织上、思想上、还是思路创新上,都做出了可贵的探索。目的在于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育人全过程,精心雕塑学生品格。从组织学生追寻鲁迅人文思想轨迹到“缅怀先烈,勿忘国耻”的教育,德育教育真正提升了正能量。新华网等媒体对东桥中学德育教育的拓展与深化进行了专题报道。

  2014年,东桥中学又被评为“苏州市礼仪养成教育示范学校”,这意味着东桥中学德育建设跨上了更高的台阶。

  这是东桥中学的特色,也是亮点。德育的根本在于落实。德育工作实行分层管理,正副班主任分工明确,正班主任抓班风、学风,副班主任负责班级常规。

  德育教育的成效在于班主任,通过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在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基础上,立足德育常规,细化德育目标,深化德育过程,拓展德育途径,创新德育评价,这是东桥中学德育教育的整体思路。从制定《东桥中学教师德育考核办法》的工作考核机制,到建立班主任德育工作交流机制,以及班主任队伍德育研修机制,东桥中学德育工作走上专业化的轨道。

  德育的方法在于创新。从“十星评比”到每月“文明班级评比”,从加强宣传阵地育人功能到校外德育基地延伸,细化和创新德育主题,深化礼仪教育,东桥中学形成了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学生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在东桥中学,每个学生都有“学生成长记录卡”,深刻体现了德育方法的独具匠心。

  学雷锋系列活动、各种知识竞赛和各种主题征文活动不断推出新的创意。“我的道德小故事”演讲比赛真切感人。法制手抄报和法制格言耳目一新。心理健康教育别具特色。

  以各节日的正能量精神为主线,以志愿服务的形式,进行道德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培养懂礼知节、自理自立、感恩向善的道德情操。

  弯腰工程是德育教育的一朵小小浪花,在东桥中学,每位学生和老师都能主动弯腰捡起一片落叶或纸片,学生都能主动向老师鞠躬问好。让每一位教职员工成为学生的德育导师,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教育学生,形成全方位育人合力,这是东桥中学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力量。

  师资强校求突破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突破的根本。学校领导班子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刻不容缓,只争朝夕。每个班子成员,管好一条线,墩实一个教研组、一个备课组、一个年级组、负责一门学科。教导处组织制定中青年教师3-5年成长规划,把教师成长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从建立教学管理网络,实行年级组管理模式,正副校长各分管一个年级,负责年级全面工作到年级组在学校整体工作思路的框架内自主地开展年级组的质量管理和具体的教学管理。从健全目标管理体系到激励教师群体合作争优;从加强教学精细管理到促进教学效益最大优化,这一指向主要是提高集体备课质量,推进教学模式转变,加强教学研讨交流,关注学生成长过程,完善相关考核制度。

  一是加强高效教学管理,提高课程领导力。强化常规过程管理,实行全程跟踪监控。通过行政随堂听课和教师校内开课相结合的形式,引导教师课堂上紧紧围绕学生学习中的问题组织教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教师重新认识修改后的课程标准,正确定位教学起点,发挥“导学案”作用。

  毕业班学情分析小组,班为单位学情分析档案,逐个分析的盯人战术,定人定班定学科扎实的措施,强调尖子生、边缘生的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方法,形成了群体教学合力。

  二是深化有效教学研究,变文本教研为行动教研。目前学校有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2个,区级课题11个。教研组坚持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以提升教师内涵为目标,进一步改进教学研究方式,变单项辅导为交流互动,变封闭教研为开放教研。问题即课题,课堂为研究阵地,教育教学为研究过程,学校教科研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三是拓宽教师专业化成长渠道,突破教师发展瓶颈。从聘请市区教育专家来校讲座,进行业务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并邀请区内知名教师来校开展“同题异构”活动,加速了教师队伍成长。教师每二周都要举行一次教研活动,每次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确保教研活动真正落到了实处。提高知识再加工能力、设计能力、整合能力,以学科带头人为导向,观摩研讨分析,充分利用了教育资源。

  近三年来,在省市区级评优课、基本功竞赛、解题比赛等活动中,共有30多名教师获得一、二等奖;教师撰写的200多篇论文和教案在省市级评比中获一、二等奖。今年上半年有6名教师在市、区级评优课中获一、二、三等奖。

  近年来,共有67名教师参加了各种培训,教师的视野不断得到开阔,教师的理念得到更新,教师自我提升意识不断增强,全体教师展现了一幅幅精气神人物画卷。

  学校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现有区级以上骨干教师20人,包括省特级教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区学科带头人3人,区教学能手8人,区教坛新秀7人。一支优秀的教师骨干队伍正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聚焦课堂求质量

  扑下身子抓落实,凝心聚力抓质量。

  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对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的大讨论,确定以编写学案为依托,学生活动为主体,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堂教学目标。以骨干教师示范为引领,改变评课标准,把学生活动、能力培养、教学效果作为最主要的考核指标,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采取教学分块管理制度,明确正副校长为各年级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各备课组都由一位行政人员负责,每个组的责任人发挥组织、管理、考核作用,由此进一步增强了各自责任意识,竞争意识。

  以动态管理为措施,细化对备课组教师考核,把电子备课与手写备课相结合,把年级检查和学校大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教案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提高了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促进了教学效益提升。

  学校领导要求教研组长在引领教师提高课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上下功夫。从教师业务考核到进一步规范教师“七认真”,全体教师提前一周备课和编写学案成为常态,每一个坚实的脚印都踩在学校前行的节拍上。

  推进教学模式转变,这是东桥中学又一个重要举措。他们以自编导学案为抓手,把课堂教学前置,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合作、探究、交流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更是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在东桥中学,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设计的策略是:适当选择学习时机、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注意问题的层次性。

  关注学生课堂过程是东桥中学聚焦有效课堂的又一个特点。通过十星评比和成立学习小组的方法,关注每个学生的课堂过程,挖掘每个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的闪光点,纠正存在的不足。通过结对帮扶活动,充分利用班级日志和学生个人成长记录,随时掌握学生课堂内外思想动态,强调重点学生的社会家庭配合力度。

  善教善导的东桥中学,以精心雕塑每一个学生为己任。就近三年以来,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达二百多人次。

  生命因教育而精彩,东桥中学的教育精彩诗篇正在抒写!抓教师队伍,抓校本教研,抓课堂改革,气氛正浓。为努力实现教师队伍、教育质量、办学特色的全面提升而全力拼搏。

  让我们共同期待,共同见证,东桥中学的明天——更美好!

编辑: 项贤军、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