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流层”要用好三类人才
找准问题的关键点,才能抓住解决的着力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实现产业“破旧”“立新”?回答这个问题,最重要、最核心的是“人”的要素。特别是在江苏经济发展已由“平流层”进入“对流层”的新形势下,必须更加重视提升人才的引领力和创造力。
作为经济大省、科教大省,江苏知名高校多、两院院士多,学术带头人多,总体看来人才优势明显。但也应看到,江苏同样存在人才供需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人才和经济发展的融合度并不高;科研成果产业化链条尚不畅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亟待提高;创新型人才、顶尖人才无论从质还是量上都尚不能和江苏雄厚的经济总量相匹配。江苏经济发展由“平流层”进入“对流层”的新形势,需要人才新作为,尤其要重视和用好三类人才:一是苏商群体,二是年轻力量,三是天下英才。
以历史的眼光看过去,苏商具有悠久文化传承和厚重精神底蕴,善于学习,是学习型、文化型商人群体;讲究诚信为本、锐意创新,多是胸有家国情怀的社会精英。改革开放以来,苏商日益崛起,并继续领跑于现代商界,是中国经济舞台上无法忽视的生力军。苏商历来善于发现和捕捉“风口”。经济逆水行舟之际,正是苏商大展雄风之时。当前,我们要把“苏商”这个“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把他们的积极性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用前瞻的视野看现在,年轻人是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之源。年轻人在哪里,活力就在哪里。马云年轻的时候创办了阿里巴巴,而阿里巴巴在一定意义上重新定义了杭州这座城市和当下的经济版图。要在江苏寻找下一个马云,首先应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给年轻人施展才华的机会。其次要不断完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摈弃论资排辈,倡导唯才是用,保护年轻人的创业激情,使他们尽快成长为江苏经济的“领跑者”,使江苏成为更适合年轻人创新创业的沃土。尤为重要的是,应尊重年轻人的个性特质,对他们少一些捆绑束缚,多一些宽松包容,给他们犯错的空间和改错的机会,为年轻人成长成才、脱颖而出保驾护航。
从开放的格局看未来,江苏现有的顶尖人才还不够,要放眼全球、海纳百川,不拘一格、不惜代价地打造人才高地。“人往高处走”,人们往往青睐于向经济发达、环境较好的区域流动,而江苏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人文和环境优势。有了客观优势做依托,主观上更需要打破壁垒障碍。一方面要用足国家的人才政策,另一方面,要根据地方实际、发展需要、人才结构制订更有针对性更有吸引力的引进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科学前瞻的人才战略是推动发展的一把金钥匙。深入挖掘和优化人才供给,多头开源引流,让人才活力释放奔涌,将在新的发展阶段为江苏未来经济的爬坡过坎、行稳致远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原标题: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