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国家网信办讲接查举报 封不良公号刹住谣言
一个理想的网络空间什么样?世界还在摸索。但至少不该是色情活跃,暴力受捧,诈骗横行,谣言遍野。于是,各国网络空间的执法队应运而生。在中国,它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简称“国家网信办”)。《环球时报》记者近日走进国家网信办位于北京东二环内的办公楼,这里文件摞得山高,电话响个不停,挑灯夜战是常态。它是执法队,更是互联网生态建设的牵头人,召集政府管理方、企业运营方和中国逾6亿网络用户共同维护,共同受益。在网络空间你我共享一个身份:网民。
被关闭公号“关注量不低”
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去年2月召开首次会议,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居世界之首。
作为中国互联网主管部门,国家网信办的举动自然引人关注。这种关注既针对盛事,比如去年末国家网信办和浙江省政府在乌镇主办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展现中国互联网管理的开放姿态;也针对具体的管理和执法动作,比如在刚过去的1月,国家网信办关闭一些微信公众账号、约谈网易,2月4日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被媒体称为“账号十条”。
1月末一个傍晚,在开完两场会、送走最后一拨访客后,国家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局长徐丰在他的办公室坐下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他说,133个传播歪曲党史国史信息的微信公号是近期一次性关闭的,“针对微信公号的专项治理和日常管理相结合,这些公号我们已经监看了一段时间”。
被关闭的133个公号绝大多数来自举报。根据国家网信办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以下简称“举报中心”)的数据,2014年受理和处置公众举报109.4万件。举报中心主任张成刚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自去年4月开始,举报中心电话、网络、客户端平台接到针对微信公号的举报多了起来。
张成刚说,133个公号有以传播歪曲党史国史信息为“主业”的,如“这不是历史”(微信号:zhebushilishi)就八国联军侵华、平型关大捷等历史事件发布所谓“考证”文章,也有一批营销账号,为提升关注度,穿插发布歪曲史实的信息。张成刚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一些文章明显有杜撰歪曲成分,有的还颇具迷惑性,“举报中心接报后进行初步分析,有些要提交权威机构做专业鉴别,经过认真调查核实,最后提交执法部门依法处置”。
不能低估这些信息的影响。作为移动互联网管理者,徐丰回应《环球时报》记者“被关闭公号关注量如何”的提问时说,账号的关注量、影响力不是判定是否关闭的依据,只看信息是否违法违规。“不过可以告诉你,打着‘揭秘’‘你不知道的真相’旗号传播的这些虚假负面信息,关注量还真不低。”
举报中心是这样运作的
世界互联网大会前夕,国家网信办主任鲁炜出席了一场中外记者会。现场有外媒问了这么个问题:“近段时间中国各家网站删帖、关闭账号力度明显加大,这是不是中国政府要收紧网上言论?如何平衡互联网管理和言论自由?”鲁炜回答说,“我没有这方面的感觉,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刚刚闭幕,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目标”,依法治国就要依法治网,要用法治思维来推动网络空间法治化。他说,国家网信办出台的所有法规,比如“九不准”和“七条底线”,每一条都是对照中国宪法制定的,例如宪法第一章第一条就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对于“九不准”和“七条底线”,举报中心主任张成刚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是网络信息服务的边界。从互联网不断更新与替代、不断热闹又失落的信息流动性来看,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网信办在新领域的管理部署常常走在了前头。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制作的《2014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出版后,秘书长祝华新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从数据分析来看,2013年下半年起微博活跃度下降,活跃用户流失严重,2014年10月起,微信公号逐渐成为新的重要舆论阵地。同期,国家网信办2014年4月首次针对微信公号启动专项治理,8月颁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简称“微信十条”), 给即时通信平台上的信息服务和发布划定边界。
昨天,国家网信办再颁布《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就账号的名称、头像和简介等对互联网企业、用户的服务和使用行为进行规范,将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管理。有关负责人表示,有的账号假冒“人民日报”“中纪委巡视组”或“奥巴马”“普京”,有的账号如“枪械军火商”“乡村赌场”在简介中传播暴恐、涉毒等违法信息,有一些头像包含淫秽色情内容。3月1日起,该规定正式施行。
张成刚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公众针对微信、QQ等即时通信工具的举报内容涉及政治、社会、名人等谣言的约占35%,涉及淫秽、低俗信息的约占25%,还有赌博、暴恐、诈骗等。社交工具的私密性,给举报中心调查取证工作增加了难度。“有人在微信群里招嫖,有人建QQ群裸聊,这种相对封闭的圈子你想进去取证,是要费一番周折的。”张成刚还提到,有人利用网盘等存储淫秽色情信息,再通过论坛、社交网络传播下载链接和提取码,相关取证也需要新的技术手段。
根据举报中心提供的数据,仅去年12月,通知新浪、搜狐等网站删除色情链接4537条,通知百度、360等搜索引擎服务商屏蔽淫秽色情关键词450个,通知人人网、西祠胡同等网站删除网络谣言668条。张成刚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如果企业内部监管频现漏洞,举报中心会进行约谈,“一起看看问题在哪儿”。后来推出定期曝光机制,对问题严重的网站公开点名批评,“被曝光谴责的网站均已及时整改”。
网络空间理想状态——无需政府冲在前
微信上打开一篇文章,翻到页面最下端都有一个“举报”按钮。进入举报平台先在“违背法律法规”“暴力色情”“诈骗和虚假信息”等分类中选择,填写具体举报理由后便可确认提交。“我们要求每一款信息服务产品都配有相对便捷的举报通道”,张成刚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大部分被举报信息互联网企业内部监管部门会进行处理。
企业在互联网生态建设中的重要角色从下列数据可见一斑。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2014年处理举报109.4万件,这个成绩还是建立在12377电话举报平台的线路从5条扩展到13条,几十名员工24小时连班倒基础上的。同期,举报中心组织包括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腾讯网、今日头条、阿里巴巴在内的百家网站统一对外公布举报电话,去年全年百家网站共有效处置公众举报近2.5亿件次,其中腾讯处置了近2亿件次。
移动网络管理局局长徐丰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互联网的管理模式是“底线管理,多元治理”。对于底线管理,国家网信办主任鲁炜有个生动比喻。他说,互联网的发展首先是技术的发展,但推动技术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否则技术发展越快它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就越大,“就像高速路上正在行驶的汽车一样,如果没有刹车,那是不可思议的”。
“多元治理”有政府责任,也有企业和网民责任。徐丰认为,随着媒介形态的丰富和拓展,互联网管理也在不断面对新现象和新问题。“一家企业,有多大的用户规模,就要有与之配套的服务能力,技术服务跟得上,用户信息安全有保障,也要有对信息服务内容落实主体责任的能力”。“给企业太多自查责任,会不会抑制发展活力?”《环球时报》记者问。“健康有序的发展才真正具有活力。”徐丰回答说。
对张成刚的采访临近尾声已是晚8时,他和记者聊起网络空间的理想状态,“期望是依法自律自治”,“不用政府部门冲在前面”。
国家网信办要招义务监督员
《环球时报》记者走进国家网信办的采访,频繁被各种事务打断。第一场采访在下午,张成刚如约而至。聊起微信,他问记者朋友圈人数,订阅多少公号。这是职业习惯,足以判断一名微信用户被违法信息和谣言骚扰的频率。他掏出手机,给记者看上面转来的各种信息,有人向他举报,有人要他鉴别,内容包括“某导演被传心梗去世”“独家揭秘火葬场的尸油去向”。“谣言止于智者”,张成刚认真地说,“可你看这种信息,转发频率还挺高”。聊了快40分钟,他被会议叫走。
第二场采访是晚饭后。这个时候,国家网信办办公室大多还亮着灯,敞着门,“饭后多干5小时”渐成常态。《环球时报》记者问张成刚,现在受理举报量不减反增,怎么看?“一是载体更丰富,信息基数大了,二是大家依法用网,维权意识高了。”他说,有网民举报色情低俗信息,坚持不要举报奖金,“他们说为人父母,应尽义务”。个人举报侵权的案例也多了,“这特别好,我们管理的初衷就是维护网民权益”。
“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来的。徐丰觉得,国家网信办好比是服务员,“把地板扫干净,让空气更清新,让脏东西无处遁形,网络空间清朗了,网民是最大的受益者”。
张成刚主动向《环球时报》记者提出,多多宣传让更多网民参与举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互联网生态建设需要动员网民的力量。他递给记者一张举报中心新印制的招募宣传单。上面写道,招募义务监督员,只要年满18,常与互联网亲密接触,具备一定网络知识技能,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有志于推动互联网健康发展者,均可加入。
当《环球时报》记者离开国家网信办时,徐丰也不忘叮嘱,“发现问题你可以向我们举报,你也是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