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企业声音
15.09.2016 03:13
本文来源: 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实践表明,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大幅度地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坚持以企业创新为主线。”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商飞)董事长、党委书记金壮龙强调,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重点是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
他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施创新趋动发展战略,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加强制造建设强国。《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加强大型飞机的研制,启动宽体飞机联动,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加强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金壮龙介绍,未来我国航空公司将接收5541架新的飞机,总价值6740亿美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地推动了民用飞机产业的快速发展,航空产业要实现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提供有效的供给。
在金壮龙看来,我国企业创新发展态势越来越好,表现为:一是涌现了一批具有较高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部分行业领军企业达到了国际同类先进企业水平,如中国中车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创新型企业的崛起。
二是在企业作为主体承担重大工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实施以来,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成效显著,如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高速铁路、青藏铁路工程等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带动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促进了专利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是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越来越凸显,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构成。
金壮龙说,发展国产大飞机是全国人民的企盼,组建中国商飞是中央站在历史和全局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商飞是大型科技项目实施主体,负责统筹干线和支线飞机发展。中国商飞将全力推进C919大型科技等项目的研制,加快建设国际一流航空企业新进程。
作为承载国家重大科技转型的中央大型企业,中国商飞首先积极创新公司治理结构,在股东构成上开创了与中央地方相关行业旗舰企业共同投资的多元组织模式,建立了主要以外部董事构成的董事会科学决策体系,构建了高效的运行体系和有效的监督体系,设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经营班子,形成了全职明确、有效制衡、协调运营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
其次是创新企业管理体系,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意识,推进项目组织变革。中国商飞公司以大型客机项目为引领,构建了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民机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了多专业融合、多团队协同的科研平台,打造了国家大型飞机民用飞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平台。
再其次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确立了系统集成、全程招标,坚持走自主研制、国际合作、国际标准的技术路线,坚持组织招商、供应商的发展模式,坚持小核心大协作,最大限度地聚集和利用国内资源,着力构建面向全球民用飞机产业的体系。目前,已有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16家国际供应商参与了大型客机项目,促成了机载系统16家合资企业,从而提升了我国民用飞机的产业配套能级。
金壮龙表示,中国商飞采取自主研制与国际合作方式,以国际标准技术路线为方向,全面推进型号研制。我国已走完了喷气式支线客机的实验、试飞、取证、生产等全过程,具备了喷气式支线客机的研制能力。目前中国商飞已经有直飞上海、往返成都航线的62个航班,载客4000多人次。C919大型客机目前正在做首飞会展,累计获得订单514架。远程宽体客机也攻克了一大关键技术,掌握了一大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
据悉,目前,全球正在发展50座以下喷气式客机的公司共有7家,其中拥有和正在研究100座干线飞机的有4家,波音、空客、俄罗斯联合航空和中国商飞。中国商飞已经实现了三个型号并举,凸显其综合发展优势。
中国中车总信息师王勇智:上为大国重器下担产业利器
上为大国重器,下担产业利器。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创新发展,2015年营收2400多亿。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总信息师王勇智在2016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上,与大家分享了中国高铁装备的创新发展实践、感悟和体会。
中国中车在全球轨道交通行业里个头是足够大,在全球不管是电力机车、高速动车组、内燃机车、柴油机、客车、火车,还是地铁城轨的装备中,都是全球最大的研发生产基地,但从综合实力来看,我们跟著名的跨国公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从高铁装备的技术发展来看,中国中车确实经历了从摸索、跟跑、并跑到现在领跑的过程,实现了原来从自主摸索研发、技术引进、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样的跨越,通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改革、改进、攻关,现在高铁的核心技术、关键部件系统全部是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只有高速轴承还不行,搞数字轴承不是用德国的就是日本的,但就整个系统来说,核心技术是自主的,不管是驱动、自动,还是微机的。
这几年,我国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铁装备技术创新平台、产品开发平台和生产制造平台,中国中车已经在往平台方向发展,在青岛、长春建立了国家级的高速列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株洲、大连也建立了高铁列车的牵引网络这样的核心系统部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目前,我国高铁已经突破2万公里,2020年要突破3万公里,2025年发展规划是达到3.8万公里。中国中车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与国际跨国集团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如国际化的经验问题、全生命周期成本服务的问题、系统解决方案的问题、标准话语权的问题、管理效率的问题。
中国中车正在考虑如何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高铁装备更好地结合起来,以实现企业的发展愿景。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杨海成:智能制造工程驱动工业创新发展
工业改变了人类世界,谁又将改变现有的工业体系?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杨海成在2016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上提出了这样的思考。
《中国制造2025》目标聚焦在强国,不管是德国工业4.0,还是美国工业互联网和中国两化融合,都从不同角度预示着,工业将朝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工业深度融合走向智能发展的道路。
《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是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智能制造是系统化的工程体系,不是一个工厂就代表了智能,它是对整个工业体系进行全方位改造提升和创新发展的过程,现在的工业体系一是在企业层面上,二是在工厂生产层面上,三是在生产线和装备层面上,四是基础支撑层面上,智能制造是在这四个层面上,对工业体系和工业能力进行全方位改造的过程。
“十三五”在推进智能制造重大工程方面明确了六大重点目标和任务,即在网络层面上、企业层面上进行智能化的改造,在工厂和车间生产线层面加以推进,并在关键装备上取得突破,掌握核心能力和竞争力,打造好中国工业强有力的基础体系。
杨海成认为,制造要走向服务化,过去工业体系主要关注产品的生产,现在不光关注产品的生产,更要关注产品的使用和服务,通过网络实现对产品使用服务全生命周期的支撑,远程健康管理、诊断运营服务。国内很多企业包括海尔都在走向基于网络支持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制造业必然走向个性化,以生产为中心必然造成过剩或供不应求,智能生产是需要什么生产什么,用户的需求和生产紧密融合,通过网上的订单、网络的智能,进行分析和分解成网络协同化制造的单元、制造的分类,从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智慧的组织和配置,实现既是定制的又是规模的,从而实现从生产向服务转变,从而创造了由用户直接驱动的制造方式和体验。未来的生产不再是集中式的,而是通过网络把最优的资源汇集到网络上,而不是通过物理空间把最优资源会聚到一个地方,这是对最优资源的最佳使用。
海尔董事局主席张瑞敏:用“沙拉”模式征服世界
“熟知并非真知!”这是黑格尔的一句名言,也是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9月9日举办的2016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谈演讲的结束语。
在他看来,我们过去所熟知的传统生产都曾带来过利益,是我们割舍不下的,但它很多可能是与互联网时代相悖的;我们不能陷入到传统熟知的东西里,而是要真正去追求互联网时代的真知。
张瑞敏结合海尔自身发展经历,站在制造业的角度上,与大家分享了企业从传统制造业向体验经济转型,并形成在互联网时代竞争力的三点探索和体会:
第一,从规模经济转向体验经济。张瑞敏强调所有的制造业都应该向体验经济转型,而不仅仅是海尔。他认为,传统时代企业所有的目标都是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特征就是做大做强,每个企业都想成为500强。但与一个企业规模做大相伴随的就是范围做广,企业第一步是垂直整合。比如一个钢厂就会从采矿、冶炼、钢材全套产业链入手,让对手的单个价值链与其无法竞争。第二步是多元化业务设计面要广,比如韩国三星,不要问它干什么,而是看它不干什么。这样可以统揽全局,设置门槛,让一般的竞争对手难以超越。
但是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因为互联网带来的最大挑战就是“零距离”,它消除了信息不对称。原来信息不对称的主动权在企业,现在信息不对称的主动权转移到了用户那里,所以企业原来的经营模式,如客户关系管理就要变为卖方关系管理。
那么企业应该如何改呢?张瑞敏说,体验经济和传统经济最大的不同在于,传统经济是以我为中心,体验经济必须是一个平台,企业和用户在一个平台上。要适应这个变化,企业家要从观念上改变,从原来分销制变成产销合一。
第二,人单合一的战略转型。人,指员工;单,不单单指订单,也包括用户和员工的体验。海尔集团2005年提出人单合一、双优模式,现在算是基本打通了。张瑞敏认为,每个人、每个创业团队都要和他的用户需求连接起来,因为这是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重要的一环,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必须站在一块。
张瑞敏说,“以海尔生产的烤箱为例,过去卖出去的烤箱只是具备简单烤制各种食品的功能,但目前海尔卖出烤箱后,还要建立一个诸如‘烤圈’的用户圈,这是为了与用户沟通,以便了解这个产品是否还有很多方面没能满足用户需求,如何改进。”
张瑞敏说,战略改变要求组织结构也要随之改变。海尔内部的组织必须符合人单合一的战略,变成一个创业的平台。他透露,海尔去掉了1万多人企业中的中层管理者。他说:“当时我给出了两条路,要么创业,要么离开。而变成创业平台有三种人:平台主,在平台上创造某个领域;小微主,也就是小微创业团队;创客,每年员工每个人都要创造。这样在大企业里就实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第三,互联工厂。张瑞敏介绍说,海尔现在的生产流程是和用户连接的,一些工厂第一步先做到“黑洞工厂”,之后连接用户,用户的需求传过来,从设计、制造一直到配送一系列的过程都要发到用户手机上,更重要的是产品出来后,不用再进仓库,不再有入仓库和分销环节,直接到用户手上,这和过去完全不同了。
哈佛商学院把海尔做成案例,题目就是《海尔:与用户零距离》,成为2015年商学院最受师生欢迎的案例。
张瑞敏表示,海尔在全球兼并了很多国家的企业,都没有派人去,但也没有出现多大的问题。因为海尔采取的模式是“沙拉式”。因为所有的沙拉都是用各种蔬菜,每种蔬菜不会改变形态,但是沙拉酱是统一的,海尔可以在不改变各种文化原始形态的前提下,在统一的“沙拉酱”的作用下,使其朝着共同的目标奋进。
三一集团高级副总裁贺东东:制造业就是服务业能为客户带来价值
三一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信息流程官贺东东在主旨演讲中,就物联网方面的实践和建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贺东东认为,制造即服务、数据即价值,在未来,制造业就是服务业,这种模式能为客户带来更直接的价值,然而其价值的体现核心是数据驱动。在发展浪潮中,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智能制造,而智能制造的核心是数字化的转型。
贺东东认为,打造一个中国本土的自主安全的工业物联网平台是《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非常强有力的抓手,可以为中国制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智能制造就是四化和一个平台:平台即物联网平台;四化即数字化、互联化、软件化和智慧化。
贺东东表示,数字化是工业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基础,要把物理世界数字化,把模拟的世界变成数字的世界,只有数字化的镜像才能够被计算机所存储、传输、计划和优化,所以数字化是基础。
数字化以后又加上万物互联,接下来是软件驱动一切,硬件的机器要靠软件来驱动运营和服务,大数据挖掘和人工学习一切都要靠软件来驱动,其最终的结果一定是智慧化,这是智能制造、智慧生态的必然结果。智能制造四化中的基础就是平台,数字化、互联化、软件化需要一个平台来承载,这就是工业物联网和工业大数据的平台。
贺东东表示,三一基于多年物联网的实践,希望贡献力量,打造中国本土工业物联网平台与跨国企业同台竞争,搭建能带来实际价值的工业物联网平台。
贺东东告诉记者,从2008年到现在,三一投资了5亿元左右的资金来建设物联网平台,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包括23万台设备的实时运行数据,5000多种参数。基于工业物联网的平台,三一目前可以提供的服务有如下:机器的智能化、智能研发、智能制造、预测性维护、智能服务的体系以及机械租赁平台、物联网金融、三一模式创新等,这些都可以由物联网和大数据平台来支撑。
贺东东表示,未来工程机械和装备制造业将很难再想像一个人花几百万元买一台设备,因为企业的最终目的只不过是用一下设备给自己带来价值,将来会过渡到大家都只是来买服务而不是来买机器本身,最终整个制造业一定是用分享的经济模式来做的,是以提供服务的方式在为制造企业服务,因此将会出现大量的商业模式创新。要想实现这种制造即服务的模式,公共互联平台要做几件事:
第一,设备制造商为设备运营商、服务商实现云端智慧的运营,创造看得见的价值。
第二,专精工业大数据的分析,需要一批大数据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两者很好地结合才能为制造业做好大数据的服务。
第三,构建云的生态。工业物联网是一个巨大的生态,要想打造出完整的工业物理联网生态圈,需要各个厂家、各个运营商、各个软硬件和控制企业联合起来。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杰:着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绿色制造体系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杰在2016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上指出,基于中国制造2025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同时把绿色制造工程作为重点实施的五大工程之一,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绿色制造体系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内在要求。
首先,生产制造过程绿色化是绿色制造的核心。绿色制造重点是工业生产过程绿色化,其核心是节约能源、资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其次、节能环保产业是绿色制造的重要支撑。绿色制造是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能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节能环保产业则是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物。可以说节能环保产业是直接服务于绿色制造的生产性服务企业。重点支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绿色化转型离不开节能环保产业。我国作为制造大国,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占排放总量的90%、70%和85%,资源环境承载力接近极限。二是节能环保产业是绿色制造的重要内容。根据研究,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领域的投资需求呈现爆发性的增长,“十三五”期间仅在节能改造方面需要的投资就达1.2万亿元,由此可增加装备制造业产值7000亿元左右。
再其次、绿色制造对节能环保产业提出了新要求,要突破中国工业由大转强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依靠全新的模式和机制,绿色制造即顺应了新工业革命形势下实体经济领域的创新潮流,也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促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 (本版文字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本文来源: 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15.09.2016 03:13
中国与毛里求斯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2019年10月17日,商务厅
“2019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在曲阜孔府隆重开幕
今年是孔子诞辰2570周年纪念日,商务厅
苏、鲁、皖三省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培训班在徐州举办
9月9日至11日,商务厅
第三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盛大举行
第三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于2019年9月6日-10商务厅
2019(第七届)江苏互联网大会开幕
9月3日上午,商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