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使用抗生素有六大误区

23.11.2015  18:21

  受访专家: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肖永红

  专家小传:肖永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首个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11月16日~11月22日)前,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有61%的中国受访者认为抗生素可治疗流感。大众对抗生素误用、滥用等因素,不利于细菌耐药的控制。对此,本报专访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肖永红,对国人使用抗生素的常见误区进行纠正。

  误区1:抗生素就是消炎药

  抗菌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也称为抗生素,如各种青霉素、头孢菌素等。由于很多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炎症症状,因此有人将可治疗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称为消炎药。而实际上,消炎药和抗菌药是两类药。

  抗菌药不直接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通过杀灭引起炎症的细菌、真菌等起效。消炎药直接作用于炎症,临床所说消炎药指消炎止痛药,如布洛芬等。此外,人体存在大量正常菌群,若用抗菌药物治疗无菌性炎症,会抑制和杀灭它们,造成菌群失调,引起腹泻等不良反应。另外,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局部软组织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引起风湿性关节炎等,都不宜用抗菌药治疗。

  误区2:越“高级”越好

  不少患者觉得抗生素越“高级”越好,其实是一种误区。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所谓“高级”,一般是针对抗生素新旧和价格而言,并非指对某种感染更有效。选用抗生素,需要因病、因人选择,对症下药。如老牌药红霉素,价格便宜,对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有较好疗效,而相对较新、价格较高的三代头孢菌素对这类病无效。盲目用“更高级”的抗生素,易引起耐药,可能在今后出现较严重的细菌感染时无药可用。

  误区3:吃抗生素预防感染

  很多人腹泻、手上出现小伤口时,会自行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实际上,抗生素预防感染只能在特定情况使用,有严格的适应症,如做结肠和直肠手术前可使用等。若在没有感染性疾病的情况下,动不动就使用抗生素来预防,反而会引起细菌耐药和体内菌群紊乱,增大感染风险。此外,出现轻微感染如皮肤表面的小疖肿等,只要身体健康,抵抗力正常,均能自行痊愈,也无需使用抗生素。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