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放四年权咋又收回去?江阴行政审批巧施辩证法

08.11.2014  18:59

  中国江苏网11月8日讯:打通便民利企“最后一公里”,多地出现行政服务和审批事项作为“简政放权”内容下沉基层的案例。但是最近,江阴市环保局位于乡镇7个分局的“建设项目竣工环保设施验收”却被收归市局,企业若想获得许可,须在位于江阴城区的行政服务中心专职窗口办理。

  缘何别人“沉下去”之时,江阴环保局却将事项“收上来”?记者在该局副局长金丹菁那里得到了答案:2010年,为了给处于金融危机中的企业提供贴心服务,局里将环保设施验收“归口”下放至分局,想让企业在验收许可阶段“少走路”而实现项目“早开工、早投产”,但是在“便”了企业的同时,却形成了新的问题——由于项目建成后与环评报告比总会有些出入,在对于变化的认可程度上,各个分局在标准的“松紧度”上有差异,具备同等条件却被挡在“门槛”外的企业颇有微词,无形中对环保部门的后续把控形成压力;而基层队伍在审批验收上投入大量精力后,在兼顾监管执法方面有些“力不从心”,容易造成一些企业在通过验收后就“松了弦”。

  “今年昆山中荣工厂事件给我们敲响警钟,环保验收事关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环境质量,容不得丝毫马虎。”金丹菁表示,本着科学从严的态度,下放四年后,该事项再次收归市级平台统一管理,基层分局则全力投入到一线监管中去。但她同时告诉记者,虽然“窗口”离“厂门口”远了,企业办结手续的时间却比原来缩短。“验收涉及到环境监测、总量控制、固废管理等多个环节,以前出现了疑问,分局还要各自与市局对接,现在由一个窗口扎口协调,办结效率将会明显提升。”据介绍,按照江阴市今年“一个领导分管,一个科室负责,一个窗口办结”的要求,该局今年新成立了行政许可科并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将有效改变过去“体外循环”、“两头受理”的现象。

  “‘简政放权’绝不意味一放了之,开方便之门必须建立在对社会和群众负责的基础上。”江阴市行政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龚定娟表示,今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该市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秉承“一分为二”的理念——民生事项尽可能下沉,如社保、市民卡等项目,不少群众甚至不出村和社区就可办理;而包括安监、环保等涉及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危的条线,则一律高标准、严要求,但是在审批流程上通过科学设计实现优化,整改的目标直指“环节多、程序繁、涉时长、办理慢”的“中梗阻”现象。

  经过大半年时间清理和审核,该市四张行政审批“权力清单”于日前出炉并首次集中公布,“瘦身”取消审批事项37项,并明确规定未列入目录的不再审批、未列入收费的不再收费。此外,该市还公布了27个窗口的126个事项可实施“容缺预审”,申报材料在主件齐全、其他材料暂缺的情况下可先行受理审批。262个基本建设项目实施“一票制”收费涉及金额2.75亿元,为企业减轻了压力、降低了成本。记者了解到,该市行政服务中心目前正在扩容900平方米,为行政审批及相关联服务项目100%进驻和授权进行准备,再加上实体大厅和电子政务平台的融合对接,对于企业和百姓来说,“一站式”高效服务将变得“货真价实”。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