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市遗体捐献者纪念碑“消失” 原址变工地
昔日的遗体捐献者纪念碑所在地已经成为温泉城在建工地。
纪念碑主碑部分。
2013年,记者探访纪念碑时发现部分地面下沉,附近杂草丛生。
刻在纪念碑上的遗体捐献者名字。
近日,市民张女士与其他多名遗体捐献者家属和捐献志愿者求助本报,称他们在今年清明节曾到位于香坊区向阳镇东平村鞭炮库对面的哈尔滨市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举行纪念活动,结果发现纪念碑不见了。昨天,记者到现场发现,该纪念碑确已消失,原址已成“新海都国际温泉城”在建工地。
据了解,该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修建于2010年,由天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捐赠。纪念碑分遗体捐献者和眼角膜捐献者两部分,上面共刻有400余个名字,其中第一个是哈尔滨首例眼角膜捐献者、先后让两名受捐者重见光明的闫阿红,捐献者中还包括广为市民熟知的好人朱占华。黑龙江省红十字会于2010年10月20日颁发的红头文件《关于哈尔滨市红十字会负责〈哈尔滨遗体和眼角膜捐献者纪念碑〉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由市红十字会负责管理纪念碑的管理工作;哈医大等省内4家遗体捐献登记接受站和省眼库眼角膜登记接受站所接受的捐献者逝者姓名篆刻,直接与市红十字会联系。
哈医大遗捐登记接受站工作人员付旭表示,哈市目前共有235位捐献志愿者实现了遗体(眼角膜)捐献,共有6623人签了捐献志愿书。其中,遗体捐献主要用于医用教学研究,全省每年需要遗体1500例,我省每年平均接受30余例,很多学校由于遗体资源匮乏,医学教学质量和科研受到影响。为了让市民记住这些无私奉献的遗体捐献者,更为了让捐献者家属能寄托哀思,河北、云南、辽宁等全国多个省份都为遗体捐献者修建了纪念碑。张女士告诉记者,患肝癌晚期的丈夫当初从报纸上了解到遗体捐献的意义,说服妻子帮自己签下志愿书。丈夫去世当天,张女士才得知没有骨灰,尽管内心无比悲痛,她还是顶住了亲属方面的压力,为丈夫完成了心愿。她说,很多家属都有类似经历,纪念碑是大家唯一的慰藉。去年清明节,多名捐献者家属曾到纪念碑前举行纪念活动,今年清明,纪念碑竟消失了。这些家属向记者表示,此前从未接到过相关告知,如今实在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作为家属代表,张女士曾向市红十字会反映过情况。5月中旬,她又向省信访办反映,后由省信访办转至香坊区信访办,再转由纪念碑所在地香坊区向阳镇信访办负责调查此事。记者联系到市红十字会秘书长赵瑞华,她告诉记者,他们此前曾向香坊区政府了解情况,得到的答复是:温泉城开发商曾和天泰公司签订了一份协议,决定由开发商负责在原址投资重建纪念碑。记者又联系了香坊区向阳镇信访办,该负责人表示,温泉城今年4月开工,天泰公司几年前便将此地换给了黑龙江省安康医院,因此温泉城开发商是与安康医院签订用地协议的,当时此处已是空地。赵瑞华表示,天泰公司董事长邢万里已“失联”。记者在网上看到,天泰公司2013年曾被央视网曝出无手续私建别墅,非法占用东平村附近的稻田。记者在纪念碑原址现场看到,确有100余栋坐落在稻田里的单体别墅,与纪念碑原址仅500米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