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图书该如何打造
品牌图书向来都是出版社的拳头产品,不仅为出版社带来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为出版社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对于出版社品牌打造的作用则更为突出。位于学术、教育高地的大学出版社对于品牌图书的打造有一些独特的办法——
《杜威全集》 坚持“大教育”路线
□王焰
品牌故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在陆续翻译出版的中文版《杜威全集》,从选题策划、组稿到最终出版,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毫不夸张。它是华东师大社坚持“大教育”路线,打造权威学术精品的生动体现。
由于《杜威全集》篇幅极为浩大,内容涉及古典和现代哲学、美国和国际政治、社会等广泛的学术和现实生活领域,加上杜威的文风有时相当古奥,连一些美国学者也感到难以理解。准确、规范、流畅地将其翻译成中文,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因此,对译者的选择、翻译规范的制定以及翻译工作的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著名学者、杜威研究专家刘放桐教授的召集下,我国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界的专业带头人参与进来,成立了一个阵容强大的编委会。除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不少学者之外,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在杜威和实用主义研究领域有深厚学养的知名学者、专家也参与到翻译工作中来。
2005年,在逐一落实了各卷译者之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为了推动翻译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定期召开各种翻译工作会和联络会等,为译者之间沟通和探讨翻译与学术问题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渠道。从最初在全集翻译工作的规范要求、翻译风格、表达方式、体例设置等方面统一认识,形成可行性方案,到翻译过程中交流互动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学术术语、人名地名的统一、如何保持杜威语言风格等,再到统一进度、约定交稿时间,等等,每次会议都对翻译工作起到了推动和完善的作用。
2007年,译者开始陆续交稿。如何把译稿打造成为“权威学术精品”?华东师大社编辑团队有一套科学有效的机制来保障。
首先,出版社对《杜威全集》这一项目非常重视,统一协调、分拨骨干力量组成分工明确的团队,对项目实施的进度、编写和印制质量等实行全程管理,为《全集》的顺利完成保驾护航。
其次,为保证翻译质量,译者交稿后,要经过多道审稿程序把关:先由复旦大学“杜威与美国哲学研究中心”和编委会主任刘放桐进行预审。预审合格后,由出版社聘请专人,对照原文进行译校,时间在半年左右。之后,书稿再进入出版社进行三审三校。审校完的稿件,如果发现问题,再退回给译者逐一解决和予以确认。另外,为了确保译文质量,各卷的翻译团队内部人员形成互相交换审校的机制。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
《中国哲学简史》 二次策划添活力
□梁滨
品牌故事:二次策划实际反映了编辑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反映了编辑对市场突变信息的重视,反映了编辑对图书再创造性劳动价值的认识。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截至目前总销量已经有30万册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20世纪哲人、杰出的思想家、学术大师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首次出版是在美国,在西方世界红极一时。但直到1985年才由冯友兰的弟子涂又光翻译为中文版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且受到冯先生本人的认可,十分珍贵。该书责任编辑王炜烨资历深厚,力作不断,不仅工作严谨,更是有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市场运营中心主任王林冲敏锐地从中发现了商机,及时和王炜烨进行沟通,希望对原有版本进行加工和改造,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市场。他们随即达成共识,马上着手对原有版本进行二次策划。
二次策划之后,新版于2013年出版。读者可以发现,新版《中国哲学简史》版式更精美,从平装改成软精装。原来《中国哲学简史》一直以平装面世,改成软精装后更显高端大气,和书的名气相一致,符合这部名著的审美意向。图书包装不是要追求奢华,而是要和读者群的层次、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一起综合考虑。读者在购买图书时,图书的包装设计也是促使他们购买的重要因素。整体感觉封面设计更古朴、厚重,直击心灵。新版《中国哲学简史》设计以蓝、白、灰三种色调搭配,书的封面和封底为淡蓝色,书脊为白色,腰封为灰色,并且在书封左上角加了冯友兰先生的头像,更显书的雅致和庄重。从这可以看出,书的封面设计一定要和内容协调,力求做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才能彰显书的潜在价值。腰封文字更有力量和吸引力。现在许多图书的封面和腰封上都有推荐文字,有的推荐者反复出现在一些新书推荐者名单里,让读者生疑,怎么都是他在推荐?《中国哲学简史》的二次策划加了腰封,腰封上多了让读者更加想读此书的文字,如“20世纪哲人冯友兰享誉世界的可以影响大众一生的经典著作”等。
新版《中国哲学简史》畅销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北大社的二次策划和抢点营销。从2010年到2012年3年间该书发货销售每年都有小幅上升,但基本保持在2万~3万册左右。2013年有了一个量的飞跃,达到10万册左右,可见二次策划和抢点营销整体上是成功的。2014年7月,因为习近平总书记访韩,北大社又做了新一轮的营销,销量再次急剧上升。
(作者系北京大学出版社市场部经理)
《中国黄梅戏唱腔集萃》 从喜爱到结缘
□洪少华
品牌故事:本书从策划到出版是笔者与戏曲结缘后感觉最舒心的一次。今后,笔者还将继续在戏曲音乐出版方面策划更多高质量的选题,续写笔者与戏曲的不解之缘。
笔者和戏曲音乐出版结缘于10年前。2003年年底的一天,笔者去拜访著名戏曲音乐作曲家、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原会长时白林,和他谈起黄梅戏唱腔音乐出版的选题,他当即表现出兴奋的神情,表示一定支持笔者,并且给予了很大帮助。经过近半年的运作,笔者编辑的第一部戏曲音乐唱腔集《黄梅戏经典唱段100首》于2004年5月由苏州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出版后受到读者欢迎,不到半年就加印了,这给了笔者很大鼓舞。此后笔者便一发而不可收,先后策划了一系列的戏曲唱腔集选题,如《京剧经典唱段100首》《越剧经典唱段100首》《京剧传统戏经典唱段100首》等陆续出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由于多次的合作经历,笔者也与戏曲界、从事戏曲理论研究的诸多名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二胡演奏家、作曲家徐高生便是其中之一。2011年秋天的一个下午,他为笔者带来了一份选题策划方案,这方案就是《中国黄梅戏唱腔集萃》的初稿。笔者初读文章后,顿时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当时笔者就想,这是一个重大选题,但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首先,这部唱腔集将对黄梅戏200多年历史上的优秀唱腔进行了梳理,精选出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精美唱腔,总计630余首,规模宏大;其次,选曲范围将涉及安徽、湖北、江西、福建、江苏等省份,资料收集难度大、耗时长;再次,由于本书分为上下卷,字数超过210万,而且要全精装印刷,因此投资规模很大。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推心置腹的交流,徐高生明白了笔者的心思,很快他就找到了安徽省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会领导,请求他们给予支持。基金会很快就有了答复,由他们来组织全国的黄梅戏理论家、作曲家和表演艺术家,成立编写专家组,并愿意和出版社共同投资来完成这项浩大的黄梅戏音乐出版工程。
有了安徽省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会的牵头和编写组的高效率工作,编纂进程就顺畅了许多。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编纂、打谱工作基本完成,苏大社随即进行编辑、校对工作。去年上半年,出版社将《中国黄梅戏唱腔集萃》申报了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规划增补项目,同年7月正式获批,这对于所有参与本书编写、编辑的工作人员来说,可以说是精神上的莫大慰藉。
(作者系苏州大学出版社音乐编辑部主任)
“创新实用英语”系列 教材数字化的三条道路
□张琛 李晨
品牌故事:数字出版是一块可以做得更大、更甜的蛋糕,浙江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工作还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的过程,只要肯花心思、肯出点子,数字出版必定会与纸质图书的出版相得益彰。
数字出版是人类文化的数字化传承,是出版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浙江大学出版社外语和少儿事业部顺应这个发展趋势,在“创新实用英语”系列教材出版的过程中,积极采取多种新技术手段,实现纸质图书与数字出版的多方位结合。
数字平台在左。数字平台是“创新实用英语”系列教材的配套在线英语互动学习交流平台,它除了纸质教材的具体内容,更提供了海量免费的拓展学习资源、智能测试系统、互动交流论坛和个性化学习服务,教材配套电子课件、模拟试卷、最新教学资讯等,以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师培训。定期举办学术交流研讨会和教学经验交流会,可促进院校间的学术和教学交流;不定期刊印使用院校的教学实践经验心得与成果选编,推荐发表或出版,为教师个人发展提供平台。
APP应用程序在右。基于“创新实用英语”系列纸质教材、适用于ISO和安卓系统等多种移动设备的《综合教程》《学习指导》《教学参考》三合一APP,目前正在持续更新中。“创新实用英语”APP可从“求是教材”APP中进行下载,以便师生和广大英语学习者通过目前最先进和广泛应用的APP应用客户端和手机客户端进行英语学习。APP同样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针对移动终端的阅读特点,推出听说、单词、考试相互独立的应用程序,如手机APP将分“句酷”“题酷”和“词酷”三大板块展开。
微信(微博)在中间。除了之前借助微博平台(微博名:浙大出版社外语部)推介“创新实用英语”系列教材,出版社又推出了以该教材内容为基础但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的英语学习微信交流平台——“创新英语club”。出版社的微信以“E闻趣事”“每日E词”“每日E句”等为主要框架,每天发送相关热点新闻或话题、优美隽永的英语句子、简单实用的英语习题或单词、丰富有趣的英语短文,以及好记的学习方法,帮助所有英语爱好者轻松学英语,目前已经拥有了一定量的粉丝,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创新实用英语”系列纸质教材的影响力,还为及时了解英语爱好者学习的兴趣点、与读者互动,以及确定今后的选题策划方向等积累了一定经验。
(第一作者系浙江大学出版社外语和少儿事业部主任,第二作者系外语和少儿事业部编辑)
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 质量为先出精品
□张山
品牌故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组成了以庄智象社长为总策划的策划和编辑团队,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大到选文的甄选,小到一句措辞、一个标点符号,反复推敲、斟酌,严守教材质量关,让中国大学生用上“放心”的大学英语课本。
2014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由秦秀白任总主编、庄智象任总策划,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荣获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这是此次评奖中唯一一套获得该奖项的大学英语教材。
荣耀背后,令人叹服的是编者和出版社对教材质量的把关和坚守,令人称道的是其独到的编写思路和创新的策划理念。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庄智象一直把“质量为先”作为办社的首要原则,认为图书质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了确保教材品质,上海外教社多次组织全国范围的编写方案论证会、研讨会和调研会,首先保证教材满足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需要。与此同时,编者们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果,汲取国内外英语教材编写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使这套教材不仅能满足一线的教学需要,还能积极引导大学英语教学朝着健康、规范、科学的方向发展。
编者的素养决定了教材的品质。“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的编者们始终把质量作为教材编写的生命线。这套教材之所以载誉而归,与他们高昂的创作热情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是分不开的。这些编者不仅是英语教育界的知名专家和学者,他们更是有着多年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经验的英语教师。丛书总主编、《综合教程》主编秦秀白教授是国家级教学名师。他的口头禅是:“好学生都不是在课堂上由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靠老师在课堂内外‘导’出来的。就学习英语而言,不要把‘宝’都押在课堂上,而要靠自学。”秦教授在编写《综合教程》的时候把老师在课堂上的身份定格为“课堂引导者”,而不是传统的“课堂的主角”。
这些老一辈英语教育者治学的严谨和学识的高深在教材中可见一斑。下面仅以秦秀白教授为例。秦教授把这套教材视为自己的毕生事业来打造,交到出版社的稿子自己一字不落地审阅了9遍。有一次,该丛书责任编辑提请秦教授推敲一篇选文标题的翻译,秦教授请了5位老朋友,分别给出标题的参考译文并说明理由,以此最终确定最佳译名。
(作者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