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家族与“父母官”王汝祥的亲密往事
王正龙向周恩来红军小学赠送图书
中国江苏网3月7日讯 2016年3月5日,是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诞辰118年周年的日子。岁月虽无情流逝,追思却总在心头,特别家乡人民,对总理的这份深情缅怀从未停止过……当天,王汝祥之子王正龙将其撰写的《故乡情——王汝祥与周恩来家族交往纪实》一书,捐赠给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红军小学、周恩来红军中学、淮安外国语学校以及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同时一并向周恩来纪念馆转赠几十年前周恩来八婶相赠于王汝祥家的梅瓶和掸瓶。
王汝祥,原淮安县常务副县长,是新中国成立后被周总理接见的第一个淮安地方干部,周总理还亲切地将其称为“父母官”。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王汝祥与周恩来家族保持了长达40年的情谊。王正龙是王汝祥的儿子,自1995年开始,他辗转北京、天津、沈阳多地收集相关材料,历时多年,三易其稿,后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审读, 《故乡情——王汝祥与周恩来家族交往纪实》一书终于面世。该书十几万字、图文并茂,主要记录了王汝祥与周恩来家族的交往故事,重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平凡且感人的历史瞬间,更映衬出了周总理的崇高人格和伟人形象。
◎王汝祥与周家结缘
淮城镇隶属于淮安,是大运河流域一个重要的集镇,于1948年解放,算是革命老区。时任县委书记李仲英力主调王汝祥任淮安县常务副县长兼淮城区区长,后又兼县民政科科长,一人身兼数职。王正龙在书中回忆,李仲英力主调任王汝祥有两个主要原因,其一,他和王汝祥同为淮安苏嘴乡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一道战斗过,彼此很了解;其二,王汝祥爱憎分明,组织观念强,人缘好,了解普通老百姓的疾苦,能跟群众打成一片,而且有一定的执政能力,能打开局面,有事交给他办,不用操心。
为官一任,造福四方。在繁忙的公务活动中,王汝祥尽可能地深入群众做社会调查,小城镇各个阶层的代表人物,尤其是生活无着落的贫困户,是他重点走访的对象。而地处城区西北的驸马巷7号更是他必到之处,这里是周恩来总理的旧居,县委交给他负责管理。当时,里面仍住着总理的亲属——周八太(周总理婶母)、她的儿媳陶华以及两个孙子尔辉、尔萃。
由于年久失修,周宅东院渐渐破败,大多数房子都东倒西歪,风雨飘摇。当初,李仲英交给王汝祥照看周家亲属的任务时,特别叮嘱他要照顾好总理的八婶,说老人一生受苦受难不容易,尤其在国民党占领淮城时,曾与敌顽进行过面对面的斗争,大义凛然。王汝祥对八太崇敬有加,暗下决心,一定像儿子一样侍奉老人。八太一生信佛,常年吃素,喜欢做善事,人长得也很富态。八太告诉王汝祥,她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二年和大侄子周恩来联系上的。那年秋天,周总理先来信,不久县上派人把她送到了当时的苏北行署所在地扬州,由行署主任带她进京。到了北京,周总理把她安排到惠中饭店吃住,有时接她到西花厅去。侄媳妇邓颖超也对她处处关照。那趟进京,八太住了将近三个月,周总理尽管很忙,但总会抽出时间来陪她吃饭拉家常。
“回来时,恩来给了我5万人民币(旧币,相当于币值改革后的5元钱),说是公家发给他的零花钱,别看他是总理,也没别的钱。”八太告诉王汝祥。
王汝祥钦佩总理的人品并深受感染,从此三天两头去一趟周家,照顾周八太。1956年底,周八太因病难治逝世,淮安方面及时将噩耗电告周总理时,他难抑悲痛。因不见婶母病逝的善后费用支付报告,周总理又让秘书请淮安方面将费用单据邮寄到北京,说从自己工资扣除汇寄过去。收到有关单据后,周总理回了信,感谢淮安方面对他婶母的照顾,并表示陶华等人的生活费用均由他接济,请当地政府勿再予以照顾,同时寄去了安葬八太的善后费用25元。
◎王汝祥成了最幸福的人
当时,淮安县政府见周宅破损严重,准备将其修葺一番。此事,陶华如实报告了周总理。得知情况后,周总理深感不妥,给淮安县委亲笔写信予以制止。
“因为多次从八太、陶华等人口中听说过父亲,总理决定将这件事委托给父亲来办,并亲自写了一封信给父亲”。收到周总理的亲笔信,王汝祥激动不已,看了一遍又一遍,并去见了李仲英。“老王,你可是最幸福的人了,总理亲自给你写信,举凡咱们中国,有几人有这等荣誉啊”,县委讨论决定让王汝祥跑一趟北京,向总理汇报家乡的建设情况以及旧居的处理问题。
1958年7月初,王汝祥来到北京,由周总理的机要秘书孙岳接站,并安排在国务院招待所住下。此行,王汝祥给周总理带来了淮安特产茶馓。不巧的是,周总理当时正在外地考察。期间,总理办公室为王汝祥安排了游览天安门广场、故宫、颐和园等名胜,参观了科技成果展览。新中国的巨大变化令王汝祥深受鼓舞,而总理办公室专门为其安排的一次体检活动更令他十分感动。
盼啊盼啊,二十多天过去了,终于等来了周总理回京的消息。“走吧,总理要见你哩”,王汝祥忙不迭地带上茶馓,跟着孙岳上了小轿车,从中南海前往西花厅。等待的功夫,王汝祥看了看四周,青砖铺设的地面有些潮湿,陈设简单,只一张旧的会议桌,几张椅子……见了这些,王汝祥心里酸酸的。
◎周总理两次接见谈乡事
“你就是王县长,王汝祥同志,让你等得太久了,总有忙不完的事……”王汝祥还没反应过来,周总理已经走了过来,向他伸出手,紧紧握住。王汝祥也激动得一时语塞,说,“家乡人民向您问好……”
“坐下说,坐下说。”周总理让王汝祥坐在对面,“前些年,常听八婶谈起你王县长,对了,那时你还兼任淮城区区长,是吧?谢谢你对八婶、对周家的关照啊……”
七月末的北京,天气闷热,周总理见王汝祥脸上冒汗,便说,“老王,把外衣脱了。”见王汝祥不好意思,周总理又说,“你脱,在这块没得事”。王汝祥惊喜地听出了周总理的乡音,边脱边说“总理,您还记得家乡话呢!”
“俗话说,‘离乡不离腔’么,我十二岁才离开淮安,乡音哪能忘掉。”周总理的回答,令王汝祥无比亲切。
一会功夫,到了饭点。周总理请王汝祥吃了晚饭,油闷茄子、素炒菠菜、栗子炒白菜和肉末雪里蕻,外加萝卜豆腐汤,主食是米饭和馒头。
“文楼汤包,平桥豆腐,软兜长鱼……家乡这些传统名点名菜都还有吧”,席间,周恩来饶有兴致地问道。
“有,一直都有”,王汝祥笑答,“总理,等您回去,一定请你品尝。”
“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记得吴承恩在《西游记》里写过这样的话……”周总理说道。不长的便饭时间,周总理对家乡的感情令王汝祥感动不已。
……
“老王,我和你的事还没谈完,改日再谈吧。”谈话不知不觉过去了三个多钟头,这时值班秘书走了进来,提醒周总理还有一个外事活动,当时已是深夜十一点多钟。
“听说你们要重建驸马巷我老家的房子,这不行。”四天后的7月27日,周总理再次与王汝祥进行了一次长谈。期间还提到了文渠,周总理说,小时候,他和街坊邻居的小伙伴常到文渠河里划船、游泳,“一次,八婶到中午不见我和二弟回家,就四处寻找,八婶又急又慌,便与亲戚、邻居一道,借了大锣、满街敲,还没找到,最后八婶只好守在码头等啊盼啊,直到太阳落山,才见到我们的小船的影子,她急忙跑步迎了上去,差点跌倒……”说到这里,周总理的眼睛已有些湿润了。
◎美丽的并非传说的传说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曾乘专机来过淮安。说起来,王汝祥还是淮安当地第一个察觉到这件事情的人。
那是1959年元月的一天,王汝祥正在办公室接电话,忽然听到飞机的轰鸣,声音有些异样,他将话筒一搁,来到院子里,只见一架飞机降低了高度,在淮安上空盘旋,绕了一个圈然后加速向北方飞去。
“李书记,总理回来了,回来了……”王汝祥抑止不住兴奋,快步走进李仲英的办公室,大声说。
“啊?”李仲英腾地从座椅上一跃而起,“在哪?怎么事先没通知呢?走,快去迎接……”边说边拉着王汝祥就走。
“不,不,”王汝祥忙说,“我刚才看到有架飞机在淮安上空盘旋,划了一个圈飞走了,我猜准是总理的专机,他是在飞机上视察家乡。”
……
总理的专机回过淮安,这一美丽的传说很快在淮安城乡传开。不过这个美丽的传说当时未得到证实。直到总理逝世后的第二年,上海《文汇报》刊登了著名表演艺术家、作家黄宗英的散文《天上人间》,首次向全社会披露了这件事。
又过了14年后的1991年,总理的卫士长成元功详细地回忆了这次飞临淮安上空的经过。成元功回忆周总理的这次回乡之行时说道,1959年1月上旬的一天,周总理结束在广州的行程,从白云机场返回北京,专机途经淮安,“这次经过我的老家上空,如果天气好,能让我看一看故乡就好……”可在很长的一段航程中,飞机一直在厚厚的云层里穿行,过了长江,云层突然变薄了,乘务长向周总理报告:淮安就要到了。周总理不顾飞机的颠簸摇晃,走向驾驶舱,凝视俯瞰机翼下的故乡……
这次令人难忘的经历,得到了当时也在专机上的总理秘书王伏林的确认,王伏林说:“总理十二岁离开淮安,虽然再没回去过,但他对故乡有很深的感情,那次在飞机上俯看淮安,我也在。事后,他跟我说,看到了文通塔、里运河等,都没什么变化,只是,鼓楼附近的街道变宽了……” (记者卜英宝陈金鑫通讯员贾同宇)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