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靖江小伙北漂学相声 梦想回家乡开专场

08.11.2014  12:44

 

 

哈哈曲艺社,位于成都市大慈寺路,成立五年,是四川地区相当活跃的相声社团。靖江小伙陈洋就在这家曲艺社说相声。

 

在靖江,“相声”这种曲艺形式并不常见,人们只在电视里看相声节目,接受的也是北京、天津等北方相声的熏陶,学说这门手艺的人更是少见。今年才21岁的陈洋,痴迷相声很多年,走北方,拜名师,现在已经能独当一面,登台说相声……如此种种,构成了记者采访这位年轻人的动因。

 

采访手记:

 

今天的版面,给了一位21岁的年轻人。与大多数青年一样,陈洋有爱好、有理想、有进取心,只是他选择了一条更少人走的路,便注定了可能会曲折一点、艰辛一点、寂寞一点。

 

相声是我们非常喜欢的曲艺形式,马三立、姜昆、李金斗、郭德纲、曹云金等新老艺术家曾给我们带来了无数欢乐,今天依然。在靖江,专业从事相声工作的人很少。这其中有地域的原因,相声事业在北京、天津等北方城市比较流行,南方少见一点;也有大环境的原因,整体相声事业受多元文化冲击,呈下滑趋势,从业人员正面临挑战。但是,现在人们最大的共识就是“”,为生活奔波而累,为冷漠的人际关系而累,为快速的生活节奏而累……人们需要笑声。假如能在工作一天后,花二三十元钱,到个小剧场,与相声演员面对面,听他们逗哏、捧哏,还可以互动,接着他们抖的包袱,也说上一两句,应该是个不错的休闲放松的方式。

 

所以,记者特别想借助这篇报道,让读者认识陈洋,喜欢相声,为平凡的生活增加点笑料,也为陈洋这样的年轻人实现梦想注入微薄的力量。

 

 

陈洋,微胖,眯眯眼,一副天生的相声脸,一开口,就是字正腔圆的“北方相声味”。他所在的哈哈曲艺社,有二十多个演员。他们都是80后、90后,大家都有感于传统曲艺渐渐走向没落,绵延百年之久的相声艺术已和大众的生活渐行渐远,于是成立了这么个小社团,说相声,也是为了坚持爱好,为了弘扬这个宝贵艺术。陈洋介绍:“我每周的演出任务不很重,因为没有固定搭档。相声这一行里,搭档特别难找。

 

社团里,一般二人相声包括逗哏和捧哏演员,陈洋感叹搭档难找,因为立志学相声的人其实很少。这也意味着,陈洋选择的行业是冷清的。

 

少年时,陈洋在我市马桥初中读书。央视经常播放相声节目,他在电视里看到侯宝林、马三立、马季的相声,立即被吸引,觉得特别有意思。他慢慢记住了《打灯谜》《黄半仙》《刘罗锅》等传统相声段子。上初三时,他写了个相声段子,经同学排练后登台演出,居然获得了个二等奖。

 

在上海职业技术学院,上了大学的陈洋晚上偷偷学着说相声。同学们都不相信这事儿,因为在别人眼里,陈洋很内向,并不爱说话。网络给陈洋打开了一个大世界,他通过网络,认识了全国各地很多说相声的朋友。当然,不仅是相声,还有说书、读小说的、搞网络配音的、为电视剧配音的……反正只要是从事有声艺术的人,陈洋都和他们建立了联系。“我要是从东北走回靖江,一路都有我的朋友会接待我。”他笑着说。

 

朋友多了,信息就多。陈洋有位北京的相声界的朋友,特别欣赏陈洋,认为他有天赋,有功底。这位朋友自己拜师学艺后,非常关心陈洋的去向,于是想到了自己的义父——天津快板、相声演员、王派快板创始人王凤山先生的弟子何德利。在北方相声界,演员们论资排辈。何德利与师胜杰、石富宽等著名相声演员为第七代艺人,姜昆、郭德纲、李金斗、李晋等都是第八代艺人。当朋友向何德利后推荐陈洋,表达拜师意愿后,却被先生拒绝了,原因是,陈洋年龄太小了。

 

那时,陈洋刚刚18岁,何德利觉得这么小的孩子,可能因为一时兴起才学的相声。如果没有对这门艺术十分的热爱,学艺者是难以坚持下去的。另外,年龄太小也可能吃不了学相声的苦、受不得罪。但陈洋的朋友没有放弃,仍然极力引荐,打包票说“这孩子好学、上进”。于是,在一天深夜,何德利老先生拨通了陈洋的电话。

 

何德利问:“孩子,你喜欢说相声吗?

 

陈洋说:“何老师,我非常喜欢,从小就喜欢。

 

何德利又问:“那你会说上几段吗?说给我听听。

 

陈洋在电话里为老先生说了一段相声名家刘宝瑞的单口相声。

 

听完后,老先生问他:“你这是在哪里学的啊?

 

陈洋老老实实地说:“跟电视、跟收音机里学的。先将台词记下来,再自己琢磨。

 

何德利笑了,收下了这位和自己大弟子的女儿同岁的徒弟。

 

 

2012年12月30日,天津河东区鸿起顺饭店,陈洋和另外7位师兄一起,正式拜何德利为师,成为老先生的弟子之一。天津市曲协秘书长王宏,著名相声大师尹笑声,著名相声演员黄铁梁,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田立禾等均到场祝贺。

 

按老规矩,何德利上座,接受徒弟们的拜师礼:三叩首,端茶。师傅给每位弟子赏了一套行头:快板、扇子、醒木和手绢,表示接受他们进入“山门”,从此在相声这一行里摸爬滚打。陈洋被赐艺名:陈启岷。

 

相声是口传心授,并不是背台词后上台表演,而是通过听和练,学会触类旁通,在舞台上才能随心所欲地逗哏。何德利告诉陈洋,通过那次电话聊天,他觉得陈洋是可造之材,才决定收他为徒。陈洋他们八兄弟是入室弟子,抽空要到师傅家学艺。在天津,陈洋和几个师兄合租了房子,一边打工,一边学艺。可学着学着,陈洋却遇到了瓶颈。

 

原来,陈洋突然觉得烦了,不想练功,不想学相声了。白天除了打工就是睡觉,甚至有两个月,他特别不愿意去师傅家。苦恼之中,他在天津的相声界的朋友拉着他到处玩,听圈友聊天。一些小有成就的相声演员,告诉陈洋应该怎么听相声,怎么理解这门艺术,如何对待这门艺术。

 

陈洋终于豁然开朗,像是找到了方向,开始在师傅的调教下刻苦学习。一年半的时间里,他不再登台演出(学艺期间,师傅允许徒弟们到一些剧场演出,进行实地练习),而是沉下心,听自己能找到的相声段子。师傅告诉他,说相声,就是要博采众家之长,哪怕是最不起眼的演相声员,也有精彩的包袱,要吸收他们的优点,融合到自己的演出中,才能游刃有余。

 

年轻的陈洋有自己的优势,他每天在网上浏览,了解很多最新的资讯,在继承传统相声灵魂的基础上,添进了时尚的、前卫的信息,特别吸引年轻听众。“我们的相声,可以说是披着传统的外衣,内里全部是现代元素。”他说。

 

今年夏天,陈洋来到成都,加入哈哈曲艺社,登台表演,积累经验。“体验生活吧!有生活才会有新段子。”他说,相声对演员的要求特别高:有天赋,有生活,还要是半个“心理学家”。他介绍:“同一个段子,你哪怕每天听,都会被逗乐,因为相声演员会运用技巧,让你在演员将某个包袱抖开的时候一定笑起来。一样的台词,演员所用技巧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

 

 

听陈洋讲话,完全是北方口音,似乎说明他在学习语言方面有先天的优势。在天津,仅过了半年,陈洋就能说一口流利的天津话,连当地出租车司机都没猜出他是外地人。独特的天赋,让他在相声世界里如鱼得水。

 

他曾经的理想是当兵,当一名文艺兵,到部队里说相声。可因为种种原因,这个梦想没有实现。现在,他只想老老实实地将相声说下去,特别是到家乡靖江来说相声。

 

哪怕是‘撂地’(在露天摆张桌子说相声)说,我都愿意。我想将相声带回家乡,让南方观众也能近距离感受到北方相声的魅力。”陈洋说。

 

他曾经到靖江,找场地,找赞助,但因没有成功。其实相声演出成本特别低,六七万元就能让哈哈曲艺社所有成员来靖演出一次,可这对于陈洋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在外漂泊,酸甜苦辣,陈洋都没有放在心上,只是觉得特别对不住父母。父母本不希望他说相声。亲曾苦口婆心地劝他:“你不是专业演员,很难在这个圈子里出人投地。如果我很富有,我愿意砸钱把你捧红,可我不是富人。你要现实一点,到工厂上班,学一技之长。

 

陈洋却选择坚持梦想,他说:“名利场中,谁不想大红大紫,我明白出名不容易,但我就是喜欢说相声。要说我干这行不合适,我就是不服气。

 

因为喜欢,才会为之奋斗。陈洋计划两年内,带着哈哈曲艺社同仁到靖江举办相声专场。将来打造一个能够和郭德纲的德云社抗衡的南方相声剧场……

 

祝福他!

杨恒俊: 能人村官致富不忘乡邻
  2009年,杨恒俊临危受命,靖江网
陈燕萍: 心系人民的“法官妈妈”
  2002年,在办理一起民事诉讼案期间,靖江网
袁凯飞: 靖江造船业的领军人
  1994年,袁凯飞受命于危难之际,靖江网
夏彦奇、夏朵:父女都是“靖江好声音”
    在今年“靖江好声音”的首场比赛靖江网
靖江青年鞠杰五年自编自导自演三部微电影
  图为鞠杰(右)正在与朋友商量拍摄事宜。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