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剑等老同志前往如东河口革命老区 发放助学奖励金
中国江苏网4月19日讯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71年前,发生在如东的耙齿凌战斗是抗日战争时期南通地区对日军作战中歼敌最多的一仗,对取得反“清乡”斗争胜利有着重要影响。昨天,朱剑、李明勋、朱文涛、陈华汝等老同志来到耙齿凌烈士陵园,追忆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
1944年6月22日,我新四军一师三旅“老七团”在耙齿凌与日军加藤中队200多人及伪军26师300余人遭遇。最终,日伪军550多人被全歼。我军93名壮士光荣献身,其中,九连一班战士全部壮烈牺牲,3营副营长吴景安为国捐躯,其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后被写入“新四军传”。
敬献花篮、鞠躬……纪念碑前,老同志们向所有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华复兴而牺牲的革命先烈们表达心中的敬意。市委原书记朱剑表示,身为老同志,要坚决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号召,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重要指示,发挥余热,振奋精神,尽力而奋斗。
感受革命老区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的氛围,朱剑激情诵读曾在这里有感而发的一首诗:
先烈长眠耙齿凌,气贯长虹天在间。
代代继承英雄志,赢得今朝艳阳天。
喜看后浪逐前浪,中华崛起史无前。
更冀学童长茁壮,开创未来谱新篇。
当天,老同志们还祭扫了王野翔之墓,并前往河口镇景安小学讲述革命历史,发放“野翔扶困助学奖励金”。
王野翔,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艰难时期曾两度担任如东县委书记,解放后担任中共南通地委首任书记,1987年逝世。2003年,王野翔夫人、时任省关工委副主任石坚,在河口镇烈士小学(因布局调整,现合并至景安小学)设立“野翔扶困助学奖励金”,每年奖励品学兼优的特困生和优秀教师,至今已连续12年,资助200余名师生。此次共有20名学生和2名老师获颁奖励金。
“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深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70多年前,英烈们曾在这片土地上舍生忘死、洒满热血。正是由于他们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美好的幸福生活。”接过奖励金,景安小学六01班学生冯吴畏代表所有获奖学生郑重承诺:我们会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幸福时光,认真学习,争取早日成为中华民族栋梁。
记者 沈雪梅 实习生 刘诗楠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