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荔枝“被酒驾”?实验告诉你真相
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手机网民6.2亿——
晨报记者还用蛋黄派、腐乳等进行实验:这些酒精在口腔内是短暂性残留
又到啖荔枝的季节。“吃荔枝后千万不要开车,小心是酒驾!”近日,一则“司机边吃荔枝边开车被查出酒驾”的消息在网上流传,除了荔枝外,有网友称,蛋黄派、腐乳等东西也会致“酒驾”。这些传言是否属实?两天前的傍晚,记者从超市购买了荔枝、腐乳和一盒蛋黄派,请南京市交警四大队的几位民警做了相关测试实验。看看在警用酒精测试仪的检测下,真相如何。
吃了这些会“被酒驾”?来看这组实验
实验一吃腐乳刚吃完“被酒驾”,3分钟后正常
○过程
1、在吃下腐乳前,记者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检测酒精含量结果为0mg/100ml,确认没有喝过酒。
2、记者吃下小块腐乳的1/3(长2厘米、宽1厘米、高1厘米)并立即进行吹气测试,检测酒精含量高达46mg/100ml,达到酒驾标准。
3、记者等了三分钟后,再次检测,酒精含量为0。
交警点评:当天记者选取的一瓶腐乳,上面的食品配料显示含有“食用酒精”,因此,吃完腐乳马上吹气,会检测出有酒精含量。但腐乳酒精含量的“威力”只有短暂的几分钟时间而已,随后便挥发掉。
实验二吃荔枝吃了9颗后检测,没超标
○过程:
1、记者从水果店买来新鲜的荔枝,吃掉了9颗大粒的荔枝(其中一颗不新鲜,未吃完)。
2、约一分钟后进行吹气酒精测试,最终显示酒精含量为13mg/100ml,未达酒驾标准。
3、记者等待了三分钟后,再次检测,酒精含量已变为0。
交警点评:荔枝含有丰富的糖分、蛋白质等,酶解后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但市民吃的基本都是新鲜水果,所以应该不存在吃水果被测出酒驾的问题。从测试来看,即使吃水果造成测试时酒精含量超标,等待两三分钟后数值便会自动恢复为0。
实验三吃蛋黄派吃了两个,检测出酒驾
○过程:
1、记者购买了一盒某品牌蛋黄派,拆开后连续吃了两枚。
2、吃完后进行吹酒精测试,最终显示酒精含量为27mg/100ml,已达酒驾标准。
3、记者等待了三分钟后,再次检测,酒精含量已变为0。
交警点评:记者购买的某品牌蛋黄派后的成分说明中显示,里面含有食用酒精。市民吃了后,口腔内会残留有酒精,但只是短暂性的。
吃完蛋黄派做测试检查出酒驾,过一会儿后则正常。
记者在交警四大队用买来的荔枝、腐乳、蛋黄派做测试。
还有一些谣言你也要拎得清
本月底要停办独生子女证?
近期,一则关于6月30日停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流传。这则消息称:“独生子女证到6月30日止永远不办了。”有不少人信以为真,不过记者了解到,这实则是假消息,符合政策者随时可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独生子女优待政策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在2016年1月1日前生育,且符合独生子女规定的夫妻,随时可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并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停办独生子女证”的说法压根就不成立。
《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办理流程是这样的:第一步申请。第二步受理,然后发证。符合条件的,当场发证;不符合条件的,作出告知书。
西瓜贴保鲜膜放冰箱细菌暴增?
这两天,“将切开的西瓜盖上保鲜膜后放入冰箱,细菌反而比没盖保鲜膜时增多”的帖子被网友热转,帖子说得有模有样,还配有一个安徽女子因吃了用保鲜膜包好的在冰箱里放了两天的西瓜而病危的案例。
为此记者请教了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营养专家、副主任医师李大夫,“不用保鲜膜覆盖,西瓜裸露的部分所产生的细菌量也会很大,保鲜膜有抑制细菌滋生的功效。”而前提是合格的正规厂家生产的保鲜膜。
不过,李医生指出,如果超出了三天甚至更长时间,这时,因被保鲜膜覆盖的西瓜本身被密闭到了一个小的环境,又加上水分流失慢,这种潮湿的环境确实更容易加快细菌的繁殖;帖子中的案例,恐怕另有原因。医生建议切开的西瓜最好一次吃完,冷藏不宜超过1天。
提醒真正判定酒驾,以血液检测为准
市民遇到这种“被酒驾”情况,该怎么办?“其实市民无需担心,”南京市交警四大队民警告诉记者,如市民对首次酒精测试有异议,交警部门会让他休息几分钟后,再进行测试。真正的酒驾,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是缓慢的。因此,真正判定是否有酒驾行为,以抽血检测结果为准。
通讯员邢坤宁记者戚在兵孔芳芳张红倪敏摄影戚在兵
6成网友认为微信上遇到疑似谣言最多
延伸阅读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6)蓝皮书发布会暨新媒体发展研讨会21日召开,新媒体蓝皮书由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介绍,过去的一年仍然是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一年,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已经深度嵌入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成为媒体深度融合的新引擎。
李培林说,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10.1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2亿,网民个人上网设备进一步向手机端集中,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成为带动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力量。网站总数423万个,年增长26.3%,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万亿元,网络经济以30%的速度发展。
新媒体在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正视的问题。在过去的一年中网络犯罪已成为全球各国不得不面临的严峻问题。蓝皮书显示,盗窃信息、电信网络诈骗这两类犯罪形式占历年网络犯罪总数的90%以上,且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网络犯罪主体呈现低龄化特征,青少年参与网络犯罪的“暴力化”倾向明显。
此外,60.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微信上遇到的疑似谣言最多。对于十分重要但是真伪难辨的信息,超7成受访者表示“宁可信其有”,而当遇到自己无法判断的信息时,86.2%的人选择求助于网络、搜索查找相关资料。
据悉,这份报告收纳了2015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在全国范围的城市居民舆情调查。
据中新网、法制晚报
编辑: 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