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八年江苏史篇:"一硝",穿透历史风云的家国情怀

28.08.2015  09:01
烽火八年江苏史篇:"一硝",穿透历史风云的家国情怀 - 新华报业网
烽火八年江苏史篇:"一硝",穿透历史风云的家国情怀 - 新华报业网
烽火八年江苏史篇:"一硝",穿透历史风云的家国情怀 - 新华报业网
来源: xh.xhby.net

  中国第一条硝酸生产线,曾被日本人抢走又被中国人夺回——

  历史图片记录了被日军轰炸后的厂房和设备。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刘莉摄

  完成历史使命的“一硝”生产线被围起,永久保留。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刘莉摄

  斑斑锈迹是历史的沧桑。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刘莉摄

  新华报业网讯 在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简称南化公司)厂区林立的管线中,有一条锈迹斑驳的生产线。你可能想不到,它是中国第一条硝酸生产线,它曾在抗战中被日本人抢走,胜利后又被中国人夺回。

  近日,记者专门来到南化公司,探访了这条被工人们习惯性称为“一硝”的神奇生产线,并挖掘到其背后沧桑变迁的故事。

  “远东第一大厂”:

  创造30多项中国化工之最

  南化公司的前身是永利化学工业公司铔厂。在其创办之前,我国沿海各省所用肥田粉全部从英国、德国高价进口。1933年,民族资本家范旭东毅然呈文实业部,决定建设兼产合成氨、硝酸、硫酸、硫酸铵的南京永利铔厂。

  范旭东是个了不起的实业家,先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精盐工厂,又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制碱企业。

  获得政府批准后,范旭东任命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的侯德榜为永利铔厂厂长兼技师长(即总工程师),负责筹建。侯德榜是世界闻名的“侯氏制碱法”的发明人。

  硫酸铵生产涉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强腐蚀、催化反应等高难度技术,是当时化工高新技术之最。为获得国际先进技术,1934年4月,侯德榜等5名技术人员专程赴美进行设计审查、采购和培训,原则是“优质、快速、廉价、爱国(当时日军已侵占我国东北3年,所以日货一概不采购)”。

  “经费紧张,侯德榜一行节衣缩食、精打细算,还将设计费从初开的19万美金压到10.2万美金。”南化公司宣传科科长叶迎春说。

  仅用30个月,这座重化工联合企业就于1937年1月成功建成,一次试车成功!而且其技术达到当时国际最先进水平,肥田粉肥效能与英国卜内门“狮马”牌相比,有力地冲击了英、德两国统治中国化肥市场的局面。

  永利化学工业公司铔厂,时称“远东第一大厂”,奠定了中国化工的根基。中国第一袋化肥、第一包催化剂、第一台高压容器以及第一套合成氨、硫酸、硝酸等装置都在这里诞生,先后创造了30多项“中国化工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