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轻点鼠标,即知粮食冷暖

12.02.2015  10:36

  我省投资15亿改造危仓老库,实现管理智能化——    

  在7日结束的全省粮食工作会议上,省粮食局局长陈杰透露,去年我省粮库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投资15亿元对危仓老库进行改造,建成数字粮库43家,550家基层国有粮库实现收购全程信息化。我省粮库改造的做法和经验,得到国家粮食局的充分肯定,被确定为全国示范省。近日,记者探访了一些粮库。

  这里的粮食享受空调

  走进金湖县陈桥粮食储备直属库,记者惊讶地发现改造一新的库房外墙上挂了一排空调外机。难道库里的粮食也知道冷暖?粮库主任沈代球说,粮食其实与人一样,对温度可敏感呢。

  他带记者走进控制机房。工作人员在电脑上点开22号仓的资料,LED显示屏上立即显示该仓的信息:存储的是晚籼稻,数量为2313吨,粮仓温度为4℃;仓内湿度为64,一切正常。“如果仓房内温度高了,控制系统会自动报警,管理人员便会及时给存储的粮食降温。”沈代球说,过去探测仓内粮食温度用的是4—6米长的温度杆,工作人员插到粮食堆里测温,工作量很大,4个人花40分钟才能探明一个仓房的粮温,现在,仓房里分四层安放了测温仪,每层42个测温点,仓内粮温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随时监测,这些数字化管理设施,都是去年危仓老库改造时配置的。

  “粮食跟人一样,也会呼吸,会发热,发热后还会扩散、传染。”做了30多年粮食保管工作的沈代球说,发热的原因是因为入库粮食水分较高、杂质较多,捂住了,导致粮食不能正常“呼吸”;还有可能是粮堆里生虫了,虫子吃粮的活动,也会导致粮温上升。存储粮食理想的温度是15℃以下,储存温度上升,粮食就可能霉变,甚至产生有害的黄曲霉素。因此,夏天时,要用空调和冷谷机对仓内粮食进行降温。“粮库改造后,不仅测温变得十分方便,降温设施也大大改进,基本可以杜绝粮食出现损耗。

  称重100吨误差一公斤

  进入洪泽县三河镇粮管所时,记者见到一台崭新的、长约20米的磅秤。记者站在磅秤上,显示屏上立即读出记者的体重——与平时在电子秤上显示的数字竟然丝毫不差!“这台磅秤是危仓老库改造时买的,花了16万元呢。”粮管所所长周兆成说,100吨的粮食过磅,误差不超过一公斤。

  三河镇是粮食生产大镇,有很多种粮大户,售粮时,种粮大户满车进来,读取数字后卸掉粮食,空车出去时再称一下车子自重,粮食数量就出来了。以前的磅秤是3万多元买的,计量不是很准,100吨误差可能有正负50公斤,农民卖粮时心里总不是那么踏实,有了新磅秤,农民卖粮再也不担心会克斤扣两了。“磅秤称重是设置好以后铅封的,只有计量局的人才能校正,粮站是不能调的。

  周兆成介绍说,危仓老库改造前,粮管所的大部分库房是上世纪80年代造的,最早的是60年代造的,门窗都是木头的,不隔温;库房用得年头久了,下雨天墙体渗水、屋顶漏水,导致粮食返潮结块,一个仓每年总有一两吨粮食变质,只能卖给饲料厂。改造粮库时,中央和省财政下拨了267万元,地方财政配套136万元,目前已经达到安全储量的要求,而且仓容也增加了,完全可以满足本地农民卖粮要求。

  南京也可查洪泽湖粮库

  洪泽湖粮食储备库是省粮食局直属库点,也是数字粮库的样板库。在这个粮库,记者见识了数字化的魔力。

  “看,4号仓正在进粮作业。”站在总控制室的屏幕前,粮库负责人王学权提醒记者。只见一辆车牌号为苏HU011的大卡车缓缓驶上磅秤,磅秤显示总重为133.54吨。“等会卡车出来称过自重后,卖的粮食数量就出来了。”王学权又在电脑上点开17号仓资料,屏幕上显示,该仓储存了2501.361吨粳稻,粮食性质为省级储备粮。

  他介绍说,整个库区有69个监控头,全方位全天候监控储存的粮食,无论是人还是车辆进入库区,都要登记。“不可否认,以前传统的粮库可能出现监守自盗的现象,但在我们这样的数字化粮库里,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了。”王学权说,很简单的道理是:哪怕只动了几斤几十斤粮食,整个监控系统就能显示出来,不仅粮库管理人员可以发觉异常,而且,粮库的数字化系统是与省粮食局联网的,管理人员坐在南京的监控室就可以随时查看粮库的储量变化情况,还能看到每个仓内粮食的性质、生产年份,以及温度和湿度。“你看,数字化系统自动生成的粮食收购信息汇总:从去年11月5日到12月23日,收购的秋粮总共是39596.732吨,要是少了粮食,这数字立马也会出现变化——人工是改不了的。

  本报记者 朱新法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