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财政力推“四强化四提升”

15.02.2015  11:12

   ——强化财源建设,提升财政实力。 一是积极培植涵养财源。大力培植高效支柱财源,巩固壮大优势特色财源,抓好新型后续财源,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和财源体系。二是始终坚持“量质并重”,强化收入目标责任制,出台完善收入征管责任制的新办法。加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了解企业税收动态,掌握税收征管主动。全面推进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加大涉税数据和财税征管资源的整合力度,强化税源征管监控。切实完善税源监测分析制度,形成“重点税源实时监测,其他税源适时监测”的机制。三是精确把握中央、省投资方向,认真做好项目储备、编制和申报工作,以优势项目争资金,以政策扶持促发展,使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和省计划,千方百计争取上级资金倾斜,增强财政实力。 

    ——强化职能作用,提升服务全市经济发展能力。 一是积极落实国家、省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发挥财政资金支撑、引导、撬动、保障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利益导向机制。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不断涵养和培植税源,着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二是创新政府投资方式。新设立产业发展资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优势产业的改造提升,培育产业集群。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苏科贷专项资金池建设,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建立科技创投、成果转化、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投融资体系。设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打破支农贷款瓶颈,引导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三是支持园区建设。落实园区建设发展资金,推动特色产业园区的形成和升级。四是支持市重点项目建设,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 

    ——强化保障责任,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突出改善和保障民生为重点,持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支持办好民生实事。健全民生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预算安排优先考虑民生,确保75%以上的财力用于民生支出。突出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农业和重点生态保护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建立生态补偿制度。支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突出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突出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出台《句容市主体功能区财政支持暂行办法》,着力创新配套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各项财政政策和支持方式。统筹年度新增财力的10%,设立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资金池”,将镇江市级、省级、中央下达的生态补偿资金纳入主体功能区补偿“资金池”,集中用于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突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强化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建设苏南教育现代化示范区。突出民生托底保障,提高低保、新农合、重残人员等补助标准,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580元。 

    ——深化财政改革,提升现代财政制度建设水平。 一是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编制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本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对接人大出台《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办法》。二是严格预算执行。规范预算追加程序,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办法,推进资金收回、结转工作常态化。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扩大公务卡结算范围,加大对财政支出和公务消费的监督力度。三是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规范行政单位资产配置行为。四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规范绩效目标申报和审核,扩大绩效目标覆盖范围。强化财政支出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五是探索中长期财政规划管理,编制中长期财政规划,强化中长期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六是全面推开财政预决算公开,从2015年起,实现市本级、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工作常态化,以公开促规范、促勤廉。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推行平台实体化运作,以市场化为导向,强化公司投资、建设、管理等职能,增强平台自身盈利和消化债务能力。推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运用ppp模式等改革。坚持依法理财。加强财政收支监管和会计监督,注重财政监督检查成果利用,加大监督信息披露和公示力度。规范土地出让收支“两条线”管理,编制并严格执行土地出让收支预决算,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规范土地收入缴纳、减免、返还行为。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建立渠道通畅、程序规范、运行高效、数据安全的省、市、镇为一体的信息化运行机制。夯实基层财政信息化建设基础,统一并完善乡镇预算编制、执行、支付系统,扩大“一折通”的使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