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的西藏往事
中新社拉萨3月28日电题:古稀老人的西藏往事
记者杨喆
27日下午的西藏达孜县社会福利院格外热闹,由于第二天就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专门安排了纪念文艺演出,吸引不少来观看的老人。
73岁的藏族老人曲桑不喜热闹,坐在房前晒着太阳。在福利院人员的帮助翻译下,中新社记者问起老人,是否还记得3月28日是什么日子。
“怎么可能忘记?”他说。
曲桑生在达孜县邦堆乡,在他幼年时,西藏社会形态尚为封建农奴制度,曲桑家这样底层的农奴家庭,只能在农奴主的压迫下生存。
“在以前的旧社会,到现在这个季节我们全家基本就没有粮食了,衣裳鞋子也是补了又补的,要到处借钱借粮才能生活。”提起往事,曲桑老人眼中噙着泪水。
由于是家中年龄最大的两个孩子,曲桑和姐姐十几岁就开始到地里帮父母干农活养家。繁重的体力活压在他们稚嫩的肩膀上,农奴主却不会因为他们是孩子而怜悯。
放羊、放牛,如果稍有差池,他们就要被农奴主打骂一顿。“面对这样的虐待,那时我们却什么都不敢说,也没有权力说,只能听从。”
“为什么我们要做苦工,为什么我们要受人家的压迫?”这个疑惑常常出现在年幼的曲桑心里,他曾经问及父母,但父母没有回答。
艰苦的生活让曲桑很早懂事,他经常会把粮食留给4个弟弟妹妹,即使这样,弟妹们也总是饥肠辘辘。在压迫下,对于摆脱这样的生活,曲桑说,他都不敢去想。
1959年3月28日,中央政府发布命令解散西藏地方政府,西藏各族人民发起民主改革运动,一举推翻延续几百年的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和奴隶获得解放,拥有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那时的曲桑不过十几岁,并未真正清楚农奴解放的含义,直到他和他身边曾经的农奴不再需要听命农奴主、不再受尽压迫时,他才逐渐明白“新的生活”到来了。
农奴获得解放初期,西藏依然十分贫穷落后。曲桑回到农田干活,但不再是作为奴隶。“地是自己的,凭自己的能力干活,生活逐渐好转起来。”
曲桑家中生活改变的同时,整个西藏的变化也天翻地覆,百万农奴和旧时封建贵族等享有平等权利。在改革开放、中央援藏工作等的推动下,西藏各项事业发展迅速。
据2013年发布的《西藏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数据,西藏人均寿命从1951年的35.5岁已提高至68.17岁。
2009年12月,曲桑住进达孜县社会福利院。在这里,有很多和他相仿年纪的老人,生活不会无聊。“记得在旧社会时,很少见到有人能活到我现在的年纪,但现在不同了。”
2012年,曲桑和同一敬老院的老人贡扎拉姆结为夫妻,在晚年相互陪伴。
曲桑说,福利院里衣食住行都有人照顾,还有贡扎拉姆陪在身边,这样的晚年生活令他欣喜。“现在我的目标就是多活几年,多过过这样的好日子。”(完)
原标题:古稀老人的西藏往事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