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发布中药饮片消费提示 保障用药安全
中新网江苏新闻12月3日(蒋知欲)随着天气的转冷,冬令进补消费已进入高峰期。为保障用药安全,日前,常州市食药监局发布了中药饮片安全使用消费提示。
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可直接用于调配或制剂的中药材及其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品。中药饮片包括部分经产地加工的中药切片(包括切段、块、瓣),原形药材饮片以及经过切制(在产地加工的基础上)、炮炙的饮片。中药饮片是中医学临床辨证施治必需的传统武器,也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随着中药饮片炮制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成熟,目前它已成为中医学临床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
“有的人在煎煮中药之前嫌其‘脏’‘味’,为了除去上面的污垢、尘土等物,用清水来清洗,其实这是极不妥当的。”常州市食药监局提醒广大消费者,中药材须经过加工炮制后才能作为中药饮片,其炮制的目的有:改变药物性能,增强药物疗效;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矫味、矫臭;便于制剂、煎服和贮存;清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如果用水清洗,清除或改变其中的有效物质,必然会改变药效。
煎煮中药饮片前是否宜用温水浸泡也是使用注意事项之一。煎煮中药是把中药的有效成分从植、动、矿物的固体中提取出来,溶解于药汁中。中药材大多是干燥的组织,细胞干枯而萎缩,有效成分以沉淀或结晶存在于细胞内,组织外表面十分紧密,水分不易渗透,药物不易溶出,而以水浸泡一段时间后,中药材会变得柔软,细胞开始膨胀,细胞膜的间隙变大,水分易进入药材组织内,成分溶解于水中,在组织内形成高浓度的药物溶液,随着水温的增高,组织内的高浓度药液会逐渐向组织外扩散,有效成分就会溶解于水中。有些药材含有淀粉、蛋白质,如不浸泡就立即煎煮,会导致淀粉糊化、蛋白质凝固,堵塞在药材表面的毛细孔道,水分进不去,有效成分溶不出来。水温宜控制在25~50℃,浸泡的时间宜掌握在30~90分钟,并依据冬、夏季节的变化可适当延长或缩短时间,以达到完全浸透为准。或以中药材的性质而定,一般以花、草、叶、茎的中药以浸泡30分钟为宜,以根、根茎、果实、动物脏器、矿物质的中药应浸泡60~90分钟。浸泡的水量以高出药材表面1~2厘米为宜。部分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如麝香、阿胶等,则不宜浸泡。
常州市食药监局表示,在选择了正确的煎药器具、掌握了煎药过程的火候之余,中药饮片正确地服用在治疗过程中有事半功倍的功用,反之则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在服药次数方面,一般每日1剂分2-3次服,可保持血药浓度均衡、持久、稳定,有利于提高药物疗效。病情较轻的慢性病,可隔日1剂。服用药性较剧烈的药物,采用一次顿服的方法,以免损伤正气。咽喉、食管等部位的疾病,采用频服之法,每日数次徐徐含咽,使药物慢慢通过病变部位,持续发挥作用。
此外,在服药禁忌方面,服药期间,一般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脾胃虚弱者应注意。服清热凉血、解毒消肿、平肝、润肺、明目等药物时,忌酒、蒜、可乐、咖啡、辣椒等辛温刺激之品。服用温经、补阳、涩精止泻、祛风湿、止寒痛药物时,忌食冷饮、生梨、螃蟹、柿子等寒凉之品。皮肤病患者,应忌咸水鱼类、羊肉、臭豆腐等诱发食物;水肿病患者要禁食腌制食品及盐。忌服药过量,否则会造成不良后果。催吐药过量会伤脾胃;清热药过量能导致中焦部分阳气衰微;理气药用量过多易耗气伤阴;病邪未净者服补养药过早者会产生“闭门留寇”的后患。服发汗解表药后,宜多喝热开水或食热稀粥,服后应安卧,以助药力促使汗出,同时忌服酸味食物及冷水。服人参和其他滋补药时忌萝卜,以免降低或消除滋补效力。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