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供给侧 江苏“智造森林”日益茂盛
新华报业网讯 3月30日,海口客运站,乘客杜伟在自动售票机上买票时意外发现,可以直接以折扣价格预订目的地酒店和购买景点门票,而不用提前上网预订。这台叠加了物联网技术的自动售票机,来自无锡德飞科技有限公司。
在遨游太空的多种型号卫星上、在新一代运载火箭中、在国产大飞机C919里……“江苏智造”的身影无处不在。江苏持续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六大行动,促使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了10万户,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有超过2000家“专精特新”型企业成为细分行业里的“隐形冠军”。这些行业里的小巨人,成就了“江苏智造”茂密的森林。
近日,本报特邀省经信委相关专业人士一道,对部分企业进行了调研。
向高端进发,技术进步提升供给质量
从最初的中小企业“百千万”成长工程到“专精特新”培育,背后是面对新形势的主动变阵。《江苏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江苏省企业技术进步条例》《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关于更大力度实施技术改造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意见》不断带来利好,在供给侧为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走进无锡市派克重型铸锻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圆环。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刘波告诉记者,别看这些圆环貌不惊人,这是公司正在研发的超大型铝合金整体环锻件,可作为大型运载火箭贮箱的重要连接部件。“自2012年以来,公司连续4年申请到江苏扶持技术改造、节能减排专项引导资金,陆续承担了高端制造新品研发课题近30项。”
派克公司属于传统民营企业,原来主要生产石化、风电企业的法兰和管板。近年来,企业逐渐发现,传统行业的低端产能过剩,而部分高精尖产品需求得不到满足。于是,公司主动向产业高端领域转型,并成为国内巨型铝合金整体环锻件这一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在江苏,有不少像派克公司这样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迭代,促进了有效供给的增加。常州同和纺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纺机上的配件———罗拉、摇架和集聚纺装置。2011年,同和纺机转型进军主机市场,迅速占领行业高端位置。“去年我们自主研发了TH598新型集聚纺自动落纱细纱机和外置式自动落纱精纱机,并实现了粗细联,成为国内生产粗细联成套设备的唯一厂家!”同和纺机董事长崔桂生告诉记者。
向市场扎根,创新供给引领市场需求
一台像天文望远镜一样的设备,“看”的却不是太空美景,而是空气中PM2.5等颗粒物的含量。在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该公司的主打产品———大气颗粒物监测激光雷达。一束绿色的激光射向屋顶透明的玻璃,返回的信号随即通过望远镜进入信号收集器,并在电脑上通过曲线显示出来。通过分析软件,该区域大气污染物的动态变化一览无遗。
“监测大气污染来源日益紧迫,而国内一直没有这方面的产品。”中科光电技术总监刘胜利告诉记者,公司针对大气环境监测核心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的短板,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灰霾立体监测,成功开发出大气颗粒物监测激光雷达。成立仅仅四年,公司的销售额从第一年的800多万元增长到去年的8000多万元,占据了国内市场份额的90%左右,并为南京青奥会、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多项重大活动提供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目前,公司技术团队正在抓紧进行设备安装与调试,为即将在杭州召开的G20峰会提供大气环境监测与保障。”刘胜利说。
在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萎靡的背景下,2014年江苏省工业企业创新经费支出总额达到2570.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昆山好孩子集团如今已拥有7000余项专利,每年都有400多个新产品面世,利润的30%都来自于新产品。南京天加空调建成了我国首个国际最高等级ISO1级的超净环境集成系统,不但填补了国内空白,更为我国微电子芯片、大型平板显示器、生物制药产业升级以及石墨烯、激光核聚变等技术研究提供了保障。
向特色发力,精益求精打造“江苏工匠”
江苏在全省优化布局,通过省市联动,推进南京智能制造装备、苏州医疗器械、泰州大健康产业、盐城节能环保产业等20个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实现一极多点、错位竞争,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奠定了根基,更多“江苏工匠”茁壮成长。
前照灯系统被视为列车的眼睛,而国内铁路上动车的“眼睛”,70%来自于常州市赛尔交通器材有限公司。这家企业成立于2002年,一直在轨道交通前照灯系统这一领域埋头耕耘,以专业、专注的精神成为细分行业的领军企业。记者获悉,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照度高可靠智能型前照灯系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全灯实时智能反馈及管控功能,为我国高铁产业飞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导师张二震教授指出,从现有国际经验看,高端品质需要依靠工匠精神。德国、日本等能够成为工业强国,其备受赞赏的工匠精神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写入并大力倡导“工匠精神”,无疑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
紧扣发展新趋势、融入发展新要素,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机遇面前,中小企业正迎来新的发展生机,江苏“智造森林”正在加速崛起!
本报特邀调研员熊斌谦 本报记者蔡逸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