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主流媒体来响水采访响水县民晟农机合作联社资产收益扶贫模式
12月18日上午,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农民日报等七家中央主流媒体以及新华日报、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江苏电视台、中国江苏网等省市主流媒体来响水县采访精准扶贫工作,南河民晟农机专业合作联社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引起众多记者浓厚的兴趣,成为采访的热点。
如何让扶贫投入形成的资产,成为促进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增收的长效动力?响水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7月24日,国务院扶贫办到响专题调研资产收益扶贫工作,对该县投入扶贫资金购买大型农机具交村出租,实行管理归县、产权归村、收益到村到户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指出这种资产收益扶贫方式,对经济薄弱的平原地区是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效帮扶模式。
2014年以来,响水县结合推广联耕联种经营,先后投入扶贫财政奖补资金1836万元,购置大型农机具121台套,交给村集体公开发包使用,使得有限的扶贫资金,通过资产收益帮助村集体增加积累、低收入户分红增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有了政府“撑腰”,村集体资产雪球越滚越大、低收入户口袋越来越鼓。
以响水民晟农机专业合作联社为例,该县在南河镇上王、王集、头甲、大沟、新荡、薛荡、新海等7个村,投入扶贫专项资金,购置大型农机具,由村分别发包到当地农机合作社。民晟农机专业合作联社就是在南河镇军正农机专业合作社基础上,联合全镇六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起来的农机专业联合合作组织,现有农机机械151台套,总资产820余万元,其中扶贫资产16台1204拖拉机、3台大型收割机,总价270万元。
合作联社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同广大农户签订服务协议,主要采用统一供种、统一施耕、统一育苗、统一栽插、统一植保服务、统一秸秆还田“六个统一”的模式,为传统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现代服务,帮助作业田块实现了粮食生产降本增效、秸秆还田利用、土地增加肥力等综合效益的最大化。该联社年作业面积达2万多亩,其中低收入户土地3500多亩,每年可为收益区农户降低耕种成本120万元以上,亩均减少耕种成本60元,结合通过联耕联种可使农户实现每亩增产100斤以上、亩平增收100元以上效益,实际可为农户亩平增收160多元。
在扶贫资产收益分配机制上,响水县采用扶贫资产收益分配到村到户的形式,投入的大型农机产权归村,租赁给农机合作联社使用,联社作业时为收益区低收入农户减免50%耕作费(30元/亩),使之实际亩均增收达190多元,三口之家人均一亩地,户均可实现增收600余元;19台套农机年租金20.5万元,当年计划脱贫的1130户低收入农户参加分红,户均分红达181元,两项相加,低收入户户均可实现增收780元。同时,合作联社对无经营能力的低收入户实行托管服务,精准施策实现增收脱贫。
在响水县,像民晟农机专业合作联社这样的还有很多,如六套的双盈农机专业合作社、七套的大型农机购置项目等等,通过合作社、农机手的运作,该县所办的农机“家底”已成为当地低收入农户脱贫增收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