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革命”在江苏:补齐短板一厕一景 让如厕“优雅”起来

20.11.2018  19:42

        新华网南京11月19日电(魏薇)小厕所,大民生。厕所,特别是公厕,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折射出城市建设服务工程的智慧,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11月19日是“世界厕所日”,江苏省住建厅在昆山召开全省“厕所革命”工作现场推进会,并观摩昆山公厕建设情况。

        据悉,在2018年江苏十大民生实事中,大力推进“厕所革命”首次入列。今年以来,江苏实施城市公厕提标便民工程,从优化公厕布局、实施标准化建设改造入手,不断探索科技手段提高保洁管养水平。截至10月底,全省已完成新建城市公厕341座,改扩建厕所665座。

        补齐短板 为公厕布局画好“路线图

        昆山市柏庐广场位于老城区主干道附近,周边林立诸多商铺和民用住宅,用地紧凑。2016年,为了便于来往行人如厕,一座面积仅为30平米的“袖珍”公厕“见缝插针”地屹立在慢行道边。因为“袖珍”,昆山市城管局因地制宜将其设计为无性别厕所,共设有5间独立厕间。

        而木勺娄公厕位于青阳北路市北村木勺娄村村口,田埂边这座68平米的农村公厕共设有男女厕位9个,以供当地农户往来“方便”。

        以往,作为官方“配套工程”的公厕往往建筑在繁华路段、景点周围,某些非景观工程的偏街小巷或路段中公厕数量少之又少。为了缓解一头热、一头冷“贫富不均”的情况。昆山市城管局局长刘伟介绍,今年昆山新建公厕168座,在规划布局上充分考虑原住民、游客的不同需要,均衡分布在景区、小区、主次干道、公园等地,保证每平方公里设有3-5座公厕。市民还可以通过昆山城管微信公众号的“厕所地图”,迅速找到附近厕所。

        据悉,今年,江苏各地依据相关标准规范,提出城镇公厕建设改造、区位布局等规划控制要求。接下来,各地还将着力解决公厕数量少、布局不合理的问题。针对不同地段、不同情况,因地制宜,推进新城新区公厕新建和老城公厕提档升级。 

        以人为本 为“优雅如厕”提升公厕功能

        耳边环绕着轻柔舒缓的音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馨香,各种配套设施纤尘不染……走进昆山市长江北路、大渔湾商业街及传是路的公厕,都能让人实在地感受到“公厕革命”提档升级带来的耳目一新。

        为了解决部分特殊对象如厕不便的问题,第三卫生间几乎成了这些公厕的“标配”。第三卫生间里,多数设有独立的成人和儿童坐便器、小便斗、母婴平台、扶手等设施供家庭成员使用。不仅如此,部分公厕内还配备自动售货机、雨伞架、木质休息长凳等。

        在南京、南通、镇江、泰州、昆山等市,越来越多的公厕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发挥设计的“小心机”,如适当提高女性厕位比例,改善通风、采光、除臭条件等等。

        省住建厅城管局副局长夏明介绍,2016年,住建部发布了新版《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江苏“厕所革命”正对标拾遗补缺、加快新建。在设计水平上,绝不一味求贪大求洋、追求豪华,而是结合区域地貌精心设计,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做到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在供给结构上,优先满足女性如厕需求,提高女性厕位供给,确保人流集中场所中,女性厕位和男性厕位的比例不小于2:1,其他公共厕所女厕位与男厕位的比例不低于3:2。

        科技手段+责任到人 绣花功夫做牢长效管理

        日前,昆山市长江北路公厕荣获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颁发的2018年度“公共厕所示范案例”证书。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座公厕内“看不见的地方”,还装有智能监测系统,可在线监测厕所人流量、蹲位使用情况,以及氨气、硫化氢、PM2.5等数值。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后台软件及时掌握厕所使用和保洁情况。

        “三分建、七分管”,为切实做好“”的文章,江苏不少城市已开始探索应用智能管理服务技术。管理创新方面,昆山、徐州等地引入第三方监理公司,将考核结果与资金拨付挂钩,不少市区在重点公厕实行“一厕一长”制,由“厕长”对公厕精细化管理水平负总责。南通市坚持“家居式保洁、宾馆式服务”的管理理念,以高于住建部要求的管理标准维护清洁。扬州市多年开展“洁美公厕”评选,逐年复查,好的保牌,差的摘牌,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和管理水平。

        省住建厅副厅长宋如亚介绍,目前,省住建厅正在研究编制《城市公厕管理养护标准》,江苏各地将继续围绕“四净三无两通一明”目标,健全长效管理制度,加强宣传引导,提升公厕日常养护水平,形成小厕所、大文明的社会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