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历的司改 | 王卫东:思索再三,他决心跟年轻人一道竞争入额
2017年一开年,46岁的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检察院副检察长王卫东就忙开了。去年底,他作为入额检察官,和其他两名检察官一起,分到了一件人数众多、案情复杂的组织传销案。王卫东说,他好像回到了20多年前刚踏进检察院时的工作状态,必须耐心细致地核实每一笔事实、马不停蹄地提审每一名犯罪嫌疑人。
王卫东是全院首批入额检察官中仅有的两名副检察长之一。2015年9月,按照江苏省检察院的统一部署,玄武区检察院启动了员额内检察官的遴选工作,首批设置了23名入额检察官。
“报名参加遴选,我别无选择。因为根据改革要求,分管业务部门的副检察长必须入额。”王卫东说,基层案多人少,需要检察官时刻保持最佳战斗力,年轻人精力充沛,当然希望更多年轻检察官能进入员额,“但作为分管领导,长期不接触具体案件,就不可能全面了解部门的工作情况。”前思后想,王卫东还是报了名。
就在王卫东决心跟年轻人一道竞争的时候,1981年出生的陈丽芳却还在犹豫要不要报名。“员额检察官需要背负的责任太重大了。这几年,我们院办理的案件量成倍增长,人员却没有增加,每个人都是满负荷运行。现在要员额制改革,公诉部门只设置了7个员额检察官,原本20多个人干的活摊到这7个人头上,那工作量得多大。而且,现在终身责任制,万一出点纰漏,那可是要终身负责的。”在第一次人员分类意向摸底时,陈丽芳退却了,她选择成为检察辅助人员,希望把更多时间留给家庭。然而,10多年的公诉情结岂是说断就能断的?领导的动员谈心、家人的鼎力支持,终于让陈丽芳回心转意,走上了遴选考场。
经过笔试、面试、考核、遴选等多道程序,王卫东和陈丽芳都顺利入额,成为玄武区检察院公诉部7名入额检察官之一。
“入额后,权力更大了,流程也更简单了。以前案子要向分管副检察长汇报审批,现在自己就可以决定,节约了不少内部流转时间。但与之相应的是责任也更重大了。”陈丽芳说,2016年,她一共办理了128起案件,平均不到3天就要办理1起案件。
不过,在新的检察权运行机制下,陈丽芳还有一名检察官助理和一名书记员配合她办案,“3个人分工合作:简单的证据材料交给检察官助理完成,琐碎的程序事务交给书记员承担,我可以集中更多精力在研究分析证据和定性方面。”
2016年,陈丽芳办理过一起电信诈骗案,涉及多达279名被害人,分布在江苏、内蒙古、新疆等全国各地。“这起案件犯罪嫌疑人不配合,因此,证据的比对梳理就尤为重要,工作量也增加了很多。”陈丽芳说,以前检察辅助人员不足,需要检察官承担更多琐碎的程序性工作,“基本要‘7×24’,否则根本办不完”。但是,在新型办案组合模式下,检察官、检察官助理、书记员分工协作,很快就顺利办结了案。
相比于陈丽芳“忙并快乐着”,王卫东则感受到了双重身份带来的变化,“包括理念的变化、职责的变化,还有参与办案方式的变化。”员额制改革后,检察官手中的权限更大了,除了重大案件,分管检察长不再听取案件汇报。但对于自己承办的案件,则必须跟普通员额检察官一样,完成提审犯罪嫌疑人、接待当事人、听取律师意见、公开审查听证、制作文书、出庭支持公诉等一系列工作。
“因为我还承担着队伍建设等行政管理职能,所以直接办案并不多,去年一共办理了8起案件,有集资诈骗类难案,也有电信诈骗类新案,难度系数大概是中等偏难,但每一起案件都要全力以赴。”王卫东说。
员额制改革让玄武区检察院焕发了新的活力。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该院公诉部门受理案件数量683件971人,同比上升33.40%和43.43%;审查后起诉案件631件911人,同比上升29.84%和49.59%;仅有14%的案件需要分管检察长审批。在案件受理量和起诉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案件的平均办理时间比去年减少8.98天。
作者:彭波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