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回归自然 南通组织第12次海葬活动

29.03.2016  12:45

      28日上午10时许,由市民政局组织的第12次海葬活动,在长兴岛与横沙岛间的双窑烟水域举行。哀乐低回,亲人默默拭泪,25位南通先人的骨灰,与鲜花为伴,魂归大海。

      市民滕云兄妹3人已经是第二次来参加海葬。“父母都是老党员,对于身后事,他们非常开明。母亲在多年前就许下海葬的愿望,说‘死人不跟活人争土地’。”小女儿滕云介绍,“父亲去世后,我们参加了去年的海葬,母亲对这种形式很满意。今年1月,母亲去世后,我们又报名参加今年的海葬。”父母均魂归大海,子女今后如何纪念?二哥滕永飞说:“公墓的海葬纪念碑上会刻上父母的名字,我们可以在纪念碑前鞠躬、献花,还可以通过网上扫墓寄托哀思。”

      此次海葬活动,有6位先人的骨灰来自海安、海门、如东县区。海门余东的石卫忠一家带着姑姑的骨灰来参加海葬。他告诉记者:“姑姑虽然是个普通农民,但是思想开通,早早就许下遗愿,要求海葬。”

      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吴雪松介绍,我市是江苏省较早开展骨灰海(江)葬的地区。自1996年以来,我市已经组织了6次江葬和12次海葬,约1600名逝者魂归大江、大海。从2013年起,我市每年都会组织一次海葬活动,逝者是市区户籍的,免收有关费用,并可得到每具骨灰1000元的海葬补贴。吴雪松说:“今年,民政部、发改委等九部委发布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葬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保障群众基本安葬需求,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骨灰撒海,既冲破了传统的‘入土为安’观念,又体现了社会文明进步。相信会有更多的人选择海葬这种骨灰处理方式,让生命回归自然,让生者借浩瀚的大海寄托无穷的哀思。”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