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港闸对口帮扶汉中宁强:真情洒在汉江源头
从江苏东南部的江海之畔,到陕西秦巴深处的汉江源头,距离大约是一千六百公里。在苏陕扶贫协作的大背景下,2017年10月,两个相隔遥远的城市——南通市港闸区和汉中市宁强县,“联姻”结对。
一年半以来,港闸区派出的干部克服饮食关、语言关、孤独关,把宁强作为第二故乡,以“想干事”的激情、“干成事”的担当、“会干事”的能力、“多干事”的胸襟,给当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年半以来,两地在产业合作、资金支持、干部交流、人才支援、劳务协作和结对帮扶等领域紧密联动,成绩斐然。截至目前,宁强脱贫退出45个村31797人,贫困发生率由16.7%下降至5.64%。2018年度全省苏陕扶贫协作考核中,宁强名列汉中全市前列。
“这些可喜的成绩,离不开港闸区委、区政府高度的政治担当与真情无私的帮扶。”汉中市宁强县县长黎建军对此表示。
他们有激情,更有担当——“马跑跑”美名传
徐英仁,宁强县阳平关镇滴水寺村人。此前,他的生活模式为:农闲时外出打工,农忙时回家种地,还要负担两个孩子,日子异常艰辛。
自今年初,他在镇上电子产品加工厂上班后,这个状况得到大大改善,“一个月能拿到两千多块钱工资,中午还管一顿饭,还能兼顾庄稼和家里。”徐英仁感激地说,此前欠了银行贷款没有能力按期还上,对方天天催要让他焦头乱额,现在工厂为他担保,彻底解决了后顾之忧。“我在这边好好上班,一两年之内肯定能还清”。
目前,加工厂已经解决了70多人就业,人均月收入2000多元,带动90余名贫困户年增收6000余元。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工厂从洽谈到落地投产,前后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
位于阳平关镇的电子产品加工厂,从洽谈到落地投产仅用一个多月时间。
该项目的招引人港闸区纪委副书记马剑(挂职宁强县发改局副局长),一次和朋友的聊天中,偶然得知朋友的同学——深圳安邦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闻斌遇到了“招工难”的困惑,想到宁强县相对剩余的劳动力,马剑立刻动身,前往深圳,经过一整天的交谈,终于打动了对方。
除了苏陕产业合作的招引项目工作外,马剑还有苏陕协作资金扶持项目的监管任务,同时还担任港闸区驻宁强县工作组联络员。因此,在宁强县一年多的时间里,“马跑跑”的称呼就不胫而走。
“马剑在项目审查、资金监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确保扶贫资金发挥最大作用。截至今年4月,共落实苏陕扶贫协作专项资金1.0647亿元,2016至2018年组织实施的50个项目已经件件落地,助力全县1498户贫困户脱贫,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宁强县发改局副局长付凤霞表示,一年半来,马剑跑遍了全县16个乡镇和2个街道,先后深入20余个贫困村走访百余名贫困户,了解了很多一手资料。同时,在他的推动联络下,两地累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8次、高层互访23余次,两地人才交流、商务考察、对口协作突破千人次。
与马剑的“激情与速度”相比,港闸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挂职宁强县委常委、副县长)谢小兵身上则体现的是一种“要把事情做好办成”的担当精神。
上月中旬,小龙虾正式投苗宁强县高寨子街道,该街道办负责人一句“谢小兵副县长为这个项目的落地至少跑了近万公里”,让不少人惊赞不已。
高寨子街道小龙虾投苗现场。
原来,该地块本来引进的是其他项目,因为受相关生态保护政策的影响,只能暂时搁浅,征用的地块也暂时荒在了一边。
“绝不能留下尾巴!”谢小兵经过多方奔走,终于以水稻、荷花、小龙虾混养的模式,将总投资近千万元的小龙虾扶贫养殖基地成功引进。
据该基地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优质小龙虾约800吨,实现销售收入6400万元,年利税总额300余万元的同时,可帮助贫困户100余人实现户均年收入增收5000元,辐射带动近百户农户参与到小龙虾养殖。
他们思路开阔,切合实际——家门口实现就业
协作帮扶之初,港闸曾将宁强当地的劳动力引进南通,两场招聘会后,发现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乐观。
“为什么不能把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招引到宁强来,这样既解决‘用工难’问题,又解决‘就业难’问题。”以谢小兵为首的工作组干部们,转换思路,说干就干。
南通东润时装有限公司投资的陕西东润纺织品有限公司就是在这种氛围之下落地宁强“港宁产业园”的。尽管过程有点曲折,但是谢小兵、马剑等一帮人以情招商,百折不挠,直到2019年初,董事长刘继东最终拍板投产。
东润时装厂,工人正忙碌。
据生产主管奚月勤介绍,时装厂在装修阶段时,附近村民就前来咨询,迫切希望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既能照看老小,又能上班挣钱,因此招工还是比较理想的。”她说,该厂实行计件发工资制度,在培训阶段就已经有人月入超过两千块了,熟练之后,一个月挣个三四千块钱不成问题。
目前,东润时装厂一期10条服装生产线已经正式开工投产,招聘的400余名员工培训工作已经完毕并正式上岗,预计今年应税销售不低于1000万元。下一阶段,该厂用工规模将达到1000余人。
事实上,除了前述50个苏陕协作项目外,类似东润服装厂这样的产业合作项目,已经签订意向协议的有13个,其中10个项目已经落地宁强。开工建设项目9个,其中7个项目基本建成,完成投资1.1亿元。用宁强县发改局局长王义波的话讲,“这些项目的落地都是港闸的自选动作,是真正真心增强宁强的造血机能,解决本地的就业”。
当一个个项目落地宁强时,宁强的农特产品也走进了南通的千家万户。在两地推动下,去年10月19日下午,汉中宁强农产品展销中心港闸旗舰店正式揭牌。该中心位于港闸区奥特莱斯商圈,内外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展示展销宁强茶叶、天麻、蜂蜜、食用菌等农特产品及玉石、羌绣等文旅商品,共计40大类120余种。截至今年4月,销售额突破350万元。
落地南通港闸的汉中宁强农产品展销中心。
“农特产品到南通为什么这么抢手?就是因为它们是纯天然的!这也是宁强的优势,山好、水好、空气好——。”谢小兵顿了顿,说道:”一定要因地制宜,我们搞水产养殖,比如小泥鳅、小龙虾项目,也是因为它的天然条件好。”
值得一提的是,走进港闸的不仅仅是宁强的农特产品,还有当地的基层干部、致富带头人。
“两地党员干部观念互通、理念交流不断深入,致富、带富的经验做法才能得到更新升级。”谢小兵说,一年半以来,宁强组织党政干部、技术人才赴港闸挂职锻炼、交流培训共32批次235人。
宁强县青木川镇镇长助理李超超,目前在港闸区唐闸镇街道挂职主任助理,他深有感触地说:“港闸区的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思路开阔、务实高效,敢于打破常规、先行先试,形成了切合实际的先进做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他们多处发力,多点开花——精神食粮送进秦岭深处
今年1月17日,港闸宁强两地共建的“小院课堂”在宁强戚家垭村村委会主任家中首次开课,旨在通过“小故事”阐释“大道理”、“小平台”汇成“大舞台”,引导党员群众学习党的方针政策。
3月上旬,“小院课堂”第二期开讲。江苏南通“百姓名嘴”赵园园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题脱稿生动阐述了“初心”与“使命”两个关键词,很多群众踏着泥泞的山路冒雨赶来。
4月中旬,分别在宁强县影剧院和青木川古镇,连续两天举办“港闸宁强一家亲文艺演出”晚会,浓郁的江海风情让当地的百姓大开眼界,不少群众直呼:“太精彩了,手都拍疼了!”
“港闸宁强一家亲文艺演出”晚会。
4月下旬,港闸全科医生、江苏首届应急救护大赛冠军丁祎翻山越岭,走进宁强巴山中学,给全校师生送上一堂主题为《校园常见意外伤害的防范处置》应急救护课。
……
“两地在多处发力、多点开花,构建了全方位、宽领域、高密度的合作关系。”宁强县委书记陈剑彬这样评价两地的协作。
据了解,一年半来,两地组织部门围绕党建、教育、卫生等多个方面达成多项交流合作协议。港闸向宁强派出挂职交流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26人,短期交流学习45人。两地教育部门开展了特色中小学结对,为宁强7所学校达成结对协议,组织12批104名教师赴南通进行跟岗培训。宁强职业中学与南通旅游中专签订了专业共建合作协议,在宁强招收学员5个班153人,其中贫困学生54人;宁强职中毕业生到南通等地区稳定就业23人,其中贫困学生7人。
两地镇村结对由5个镇办5个村增加到11个镇办15个村,通过互访交流、资源共享,结对镇村与港闸区35家企业签订结对帮扶协议。
此外,2018年南通市民间向宁强县捐资捐物达427.67万元。
谢小兵表示,2019年,是宁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的关键之年。工作联络组将按照中央有关精神为指导,以“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执着和“攻坚克难、舍我其谁”的勇气,在宁强县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勤劳善良的宁强干部群众,丰富合作内容、拓宽合作领域,推动港宁协作取得更多、更实成果。
今年1月份,港闸区委书记黄卫锋在区委第八届六次全会上提出,要坚决克服“不想为”的思想惰性,要补齐“不能为”的能力短板,要消除“不敢为”的畏难情绪,以改革的思维谋划工作,以担当的勇气破解难题,努力形成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良好风尚。
无疑,港闸宁强的对口帮扶工作,就是对这个“良好风尚”的最好注脚。(阿奎)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