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门:更高站位,现代化建设当示范
8月,刚刚完成区委换届的海门,被南通市委赋予全新使命——担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示范区。
过去3年,海门两次登上“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领奖台,2020年度更跃居第5位。“现代化建设当示范,意味着海门必须站在更高点位,领跑新赛程。”海门区委书记郭晓敏说,新一轮比学赶超中,海门不能满足于在全省长江以北当老大,必须跨过长江全方位对标苏南比高低,奋力挺进全国百强区20强。
与高手过招,江北“领头羊”跨江争雄
8月19日,南通市交通运输重点工作推进会传出消息,海太过江通道开始水上勘察。该通道估算总投资434亿元,计划采用公路、轨道三管隧道穿越长江,与太仓无缝接轨。
畅通枢纽,多路突破。北沿江高铁、南通新机场齐头并进,“轨道上的机场”呼啸而来;海门港纳入“大通州湾核心区”,江苏新出海口开港在即……重大利好频现,江北高质量发展“领头羊”海门,正率先突破长江“经济分水岭”,跻身苏南板块。
郭晓敏坦言,相比体量,海门与苏南先进地区更大的差距在发展质量。“科创板开市两周年共迎来313家企业,其中仅苏州就贡献了33家。但到目前为止,海门还没有一家。”
即使在南通,激烈的竞争也逼得海门不敢松懈。去年7月,海门撤市设区,南通市区三个区经济体量相当,三足鼎立,各不相让。海门明确,“十四五”期间,力争每年经济增速比南通平均快1个百分点以上。
实现目标的底气在哪?“放大通江、通海、通上海、连主城区位优势,海门锚定‘三高’——高质量对接沪苏、高质量优江拓海、高质量融入南通主城。”海门区区长沈旭东说,海门将在与高手过招中扬长补短、跨越赶超,全力建构与上海、苏南产业链高度协同、创新链高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高平台,优江拓海重构产业新版图
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实际利用外资等10多个指标全市第一……海门交出漂亮的半年成绩单。
南黄海畔,总投资千亿元的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基地机器轰鸣,锁定9月26日第一台高炉点火目标,万名建设者日夜奋战。以中天精品钢项目为龙头,一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正在形成:钢渣、矿渣被海螺新材料利用,生产水泥等建材;蒸汽出售给3个高端印染项目,印染企业的废水经过处理,再循环到钢厂炼钢。5年内,海门港工业应税销售有望“再造一个新海门”。
长江之滨,澳斯康生物制药(海门)有限公司无菌车间安静忙碌,这家填补我国无血清细胞培养基工业化技术空白的企业,上半年应税销售激增704.4%。以澳斯康为代表,临江新区已引进200余家生物医药相关企业,建有亚洲最大的模式动物基地、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培养基生产基地等一批平台,初步叫响“南有张江、北有临江”品牌。
高质量对接沪苏,海门主动打造沪苏高水平产业协同基地。“对接上海,着力做好‘上海孵化、海门转化’文章;接轨苏州,主攻重大产业项目合作。”郭晓敏介绍,以开发园区为主阵地,海门优江拓海,重构产业版图,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承载力强的对接沪苏高水平平台。
海门开发区打造产业集聚新高地、江海联动新结点、科创引领新示范;三星镇围绕“世界家纺之都、全球时尚中心”目标,高品质建设临空经济区……一座座“产业苗圃”里,海门谋划产业链式发展蓝图:在高端纺织、现代建筑、先进装备制造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基础上,力争5年内,再形成绿色精品钢千亿级产业和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两个500亿级产业。
追求高质量,突破“思想天堑”开创更多先例
8月3日,上海科创投集团与江苏海鸿集团签订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合作协议,这家上海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国有创业投资机构,首次走出上海,就选择了海门。
“到2023年,我们力争新建科创载体10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100万平方米,新增科创基金100亿元。”海门区科技局局长黄玮介绍,奋力打造“长三角区域性重要创新支点城市”,海门不仅要做创新型企业的“房东”,更要成为它们的“股东”。
不遗余力推进科技创新,源于思想深处的警醒。改革开放初期,海门与昆山、张家港等地的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等指标不相上下,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差距不断拉开。“新征程中,如果不能在科技创新赛道迎头赶上,海门很可能被苏南再次甩开。”沈旭东认为,学习苏南,关键要突破思想上的“长江天堑”,在发展眼界、开放定力、创新精神、营商环境上全面对标。
跳出“县域”身份限定,海门展现海纳百川的大气。作为沿江生态景观带的“点睛之笔”,该区规划建设86万平方米的张謇公园。借鉴苏南高品质建设经验,海门打破常规,面向全球发出“国际招标”,荷兰NIT设计集团提交的方案最终入选。
更大气的投入在民生。今年1月起,海门居民的养老、医保等待遇全部向主城区看齐。仅此一项,区财政每年支出将增加6亿元。“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享受高品质生活。”郭晓敏说,新赛程中,海门将凝聚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力量,努力实现由“跟跑者”向“领跑者”、从“按惯例”向“创先例”转变。
□ 本报记者 陈明 徐超 贲腾 俞圣彤
通讯员 俞新美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