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步履铿锵,加速崛起长三角北翼

04.03.2016  13:44

  从新常态视角审视“十二五”期间的长三角,滨江临海的南通始终站在改革发展的潮头浪尖,成为最耀眼的“江海明珠”。

  “十二五”期间,南通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叠加的发展机遇,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坚持稳中求进、量质并举发展。南通经济占全省的比重持续攀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南通,正迈着铿锵的步伐,加速崛起于长三角北翼。

  转型升级,经济跃上新台阶

  2011年突破4000亿元,2013年突破5000亿元,2015年突破6000亿元……

  短短5年间,南通的GDP就突破了3个千亿级整数关口。数据显示,“十二五”前4年,南通GDP的年均增速达11.5%,既快于全国,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以2014年的GDP计算,南通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列第25位,比2010年前移了一位,在全国地级市中列第10位。体现地方财力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4年南通为550亿元,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第5,而2015年则一举突破600亿元。

  显著变化的不只是经济总量。实际上,“十二五”期间,南通的产业结构已深刻变革,“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层次得到进一步提升”成为最大亮点,更成为支撑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坚实基础。

  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福布斯中国大陆创新能力20强……“十二五”期间,南通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坚定不移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领回一块块“金字招牌”,也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产业结构在优化。2010年,南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为7.7∶55.1∶37.2,到2015年这一比例已调整为5.8∶49.2∶45。其中,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7.8个百分点,表现抢眼。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每年保持60%以上增速,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科技服务业收入年均增长18%……“十二五”期间,南通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6%,分别高于GDP年均增速和江苏服务业年均增速1.05个和2.7个百分点;投资年均增长33.9%,增速连续4年全省领先。2014年,南通服务业增加值达2500.8亿元,首次超越工业,对税收的贡献也首次超过50%,标志着南通经济结构调高、调优、调轻取得重大突破。

  创新能力在增强。2014年,南通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26万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新兴产业产值占比为43.6%和33.1%,分别比2010年提升11.2%和11.5%。中远航务实现南通企业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专利金奖零的突破,南通富士通晶圆级封装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十二五”期间,南通共实施市级科技计划1500项,投入财政科技资金3.2亿元,带动企业科技投入70多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产品3000多个、发明专利1200多项。高新技术企业由2011年的237家增至663家,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由478家增至895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94.9%,列全省第一。

  综合能耗在下降。2014年南通规模以上工业中七大高能耗行业实现产值3954.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31.3%,比2010年下降3.2个百分点。“十二五”前4年,全市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4.8%,超额完成省下达的考核目标。2014年,全市单位GDP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强度分别达到1.79、1.15、0.28和1.25公斤/万元,主要污染物减排力度持续加大。

  深化改革,赢得发展新空间

  南通地处沿江、沿海两大经济带交汇点,兼具滨江临海两大战略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许多沿海城市一样,南通既面临着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海洋经济发展等新课题,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等多重约束。

  南通拥有陆域面积超过80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接近1万平方公里,如果能将沉睡的茫茫海滩唤醒,将大大拓展南通的“经济版图”,为南通赢得广阔发展空间。

  点石成金,唯有靠改革。

  南通审时度势,将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作为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改革的重大平台,重点探索建立统筹利用和合理配置陆海资源要素、统筹陆域产业和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统筹江海联动特色发展和跨江融合发展等“六大体制机制”,努力走出改革发展特色之路。

  2013年底,《南通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经江苏省委、省政府批准印发。南通市委、市政府立即行动,迅速印发《实施意见》,对6个方面100项具体任务一一分解,把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具体化为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施工手册”。两年来,各项改革蹄疾步稳、扎实推进:

  2014年3月,南通陆海统筹发展作为《江苏省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方案》的重要内容,获得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复同意;

  2014年7月,国家海洋局正式批复,同意将南通列为国家海域综合管理创新示范市;

  2014年9月,“推进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写入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同意设立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5月29日,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正式揭牌;

  2015年12月8日,喜讯再次从北京传来,南通市开展陆海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点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

  作为南通陆海统筹开发的主战场,曾是“茅草荡,水汪汪”的通州湾,到去年底,已建、在建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工程项目近250个,完成总投资近300亿元,初步拉开了中等城市框架。通海大道路基工程完工,腰沙根部启动区4250亩土地吹填完成,三夹沙一期10平方公里围垦实现合龙,两个5万吨级起步码头将力争年内运营……

  寂静的南通沿海开始沸腾,成为地区经济的新增长极。“十二五”期间,南通沿海前沿地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临海高等级公路全线通车;海洋铁路开通运营;洋口港区10万吨级北航道建成通航;吕四港区10万吨级进港航道一期5万吨航道完工;海门港集装箱航线开通运行……

  依托海港码头优势和沿海优质资源,一批体量大、带动力强的重大临港产业项目加速落户沿海。仅2015年前3季度,南通就吸引73个重大项目落户沿海地区,完成投资474亿元。三一重工如东工业园、中南建筑科技产业园、中石油LNG接收站二期等一批重点工程正在全面建设。

  扩大开放,实现融合新跨越

  2015年12月2日,国家领导人抵达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亚开始国事访问。当地时间3日上午,作为侨商代表,南非江苏总商会会长、南通侨商陈辉,与当地的华人华侨代表、中资企业代表、驻非使领馆代表等一起,接受接见。

  消息传开,众多在外的南通侨商尤其是在非洲大陆打拼的侨商们兴奋不已。据南通市外侨办统计,目前约有6万多南通侨胞在非洲创业,约占江苏省总数的80%;旅外的南通侨胞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总数超过10万人,名列江苏第一。

  众多南通人漂洋过海,不但带动了南通商品、资本“走出去”,也从海外为南通源源不断引来资金和技术,南通进一步融入世界大舞台,在全球经济的激荡和洗礼中跨越发展。“十二五”期间,南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不断加强平台建设、深化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上了一个崭新平台,外贸总量占全省的比重由2010年的4.5%上升到2015年前三季度的5.7%,提高了1.2个百分点。

  “引进来”质量更高了。据统计,2011年以来,南通累计批准245个总投资及净增资超3000万美元外资项目,其中超1亿美元项目有52个,协议外资42.8亿美元,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跨国公司落户南通。诸多外资项目中,生产设计、研发、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以帝人纤维研发、挪宝能源管理等行业龙头企业和以新盟海事工程技术、遨海船舶工程技术为代表的一批专业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在南通集聚发展。

  “走出去”步子更大了。据南通市商务局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市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累计约40亿美元,是“十一五”期间的8倍;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累计97.9亿美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倍。2015年全市境外投资额约10.2亿美元、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24.2亿美元,分别是2010年的3倍和2倍。同时,“十二五”期间,南通“走出去”层次显著提升,境外投资超千万美元项目64个,投资额31.5亿美元,是“十一五”期间的9.3倍。

  开发开放平台更多了。“十二五”期间,国家级海安、如皋、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继获批,使南通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跃居全省第2;中奥苏通生态园、中意海安生态园2家跨国合作园区成功落户;上海市北高新(南通)新科城、锡通科技产业园等12家跨江合作园区竞相发展;南通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成立并封关运作,如皋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省级预验收。2015年,南通机场、洋口港、启东港口岸开放先后获批并通过国家验收,使南通成为全国罕见的同时坐拥5个一类开放口岸的地级市。

  简政放权,打造竞争新优势

  “以前要跑好多部门的大难事,没想到现在审批这么快、没想到审批人员这么为企业着想、没想到节省了那么多费用,谢谢!衷心感谢!”新年伊始,南通自来水公司经办人员拿到行政许可决定书后感慨不已。

  让这位经办人员感慨“没想到”的,正是这几年南通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果。

  2011年底,南通即启动实施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实现部门审批职能向一个处室集中、职能处室向政务中心集中、审批事项向网上办理集中。

  2014年以来,南通又在全省率先构建“5张清单、5个平台、5项重点改革、5大监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基本框架,着力解决“改革碎片化、政策分散化”的问题。

  去年3月,成为国家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城市后,南通又积极探索“一枚印章管审批”,由集中办理审批的“物理整合”转向全过程、全链条的“化学整合”。

  去年8月20日,南通市行政审批局正式挂牌,成为全国首家经中央编办、国务院法制办批准设立的地级市行政审批局。行政审批局从市场准入、投资建设两大领域开展试点,首批共集中了15个部门53个事项,有效解决了以往行政审批时间长、盖章多、收费多、中介多、材料多等“一长四多”问题。以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为例,审批时限由50个工作日缩短至22个工作日,提速56%。通过“房屋建筑联合竣工验收信息系统”,验收时间由原来的3个月缩短至20个工作日。由7个部门分别审批变为行政审批局一个部门审批,减少重复提交材料80余份。

  据统计,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南通已累计取消行政审批事项59项,承接下放审批事项139项,先后向区级政府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15项,保留市级部门行使的行政许可事项201项,比2013年精简43%,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对66家市级部门和单位(含14家垂直管理部门)的行政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共保留行政权力事项6332项;市级仅保留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72项,较2012年减少39项,精简率达35%;出台《关于进一步减免涉企收费的意见》,2013年以来累计减费4.5亿元。同时,加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清理,保留收费项目60项,较清理前减少64项,精简率达52%。

  抽样调查显示,几年来社会公众、企业对南通简政放权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优良的政务环境让市场主体的活力竞相迸发,正成为南通新的竞争优势。2015年1-10月,南通新登记企业18920户,注册资本1858.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51%、78.06%。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