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新能源汽车推广公用领域风生水起 私家车市场待发力

31.03.2015  19:07

  中国江苏网3月31日讯 “在南通,迟迟等不到购车补贴,后来干脆去南京买了。”家住通州区的陈先生,早在2013年就打算买辆新能源汽车,几番周折后,开着一辆南京牌照的电动汽车在南通跑。

  公用领域风生水起,私家车市场尚待发力,新能源汽车推广,在南通遭遇冰火两重天的现实尴尬。

   政策助力,新能源汽车持续攀升

  市交警支队车管所统计显示,2009年,我市新能源上牌车仅9辆;2010年猛增至298辆;2011年达到474辆,2013年已逾千辆。至目前,全市上牌新能源汽车已达2300多辆。

  新能源汽车在南通的发展,最大的推动力,是政府的政策主导。

  我市新能源汽车呈现爆发增长的转折点是在2010年,也就在这一年,南通成功跻身全国“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

  “十城千辆”项目,由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于2009年1月共同启动,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南通市是第三批试点城市之一。该项目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财政高额补贴的强势推动。

  进入“十城千辆”试点城市后,我市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使用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中央财政均给予相应补助,其中,轻型商务车最高每辆补助25万元,10米以上城市公交客车最高每辆补助60万元。同时,地方财政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购置、配套设施建设及维护保养等相关支出也给予适当补助。

  2010年,我市专门成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组织领导机构,在交通运输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形成了科技、财政等10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同机制。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目前我市已有304辆新能源公交汽车,今年全市还将再推广367辆新能源汽车。至今年底,全市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将达1120辆。

   市民青睐,销售却乏力

  新能源汽车在公共领域风生水起,私家车市场却举步维艰。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市新能源汽车中,公交车、市政用车等公用领域车辆已超过1700辆,而私家车仅660辆左右。660辆,与我市100万辆私家车保有量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从去年到现在,一辆新能源车也没卖”。2014年,看好新能源市场前景,比亚迪汽车弘仁4S店入驻南通,意在一展宏图,但现实境遇却让其负责人始料不及。

  该负责人介绍,一款比亚迪新能源畅销车型在上海一个月销售逾千辆,但同款车在南通却销售乏力。

  是南通市民对新能源汽车不感兴趣吗?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答案恰恰相反,事实上不少市民对新能源汽车颇有好感。

  上述的通州区陈先生,目前拥有两辆新能源汽车。在他看来,“新能源汽车不光环保,更重要的是省钱、方便”。

  以自己购买的一款比亚迪畅销款为例,陈先生为记者算了一笔账:该车裸车价20.9万元,除免去车辆购置税外,中央和地方补贴约6万元,实际购车价14万元左右。

  “平常上下班开开,一次充满电,保守估计,大概能跑100公里,一次充电的电费只有10块钱上下,花费相当于汽油费的十分之一左右”。

  多年前陈先生就购置了一辆奇瑞的新能源车,用得颇为顺手,所以在2013年听说南通推广新能源汽车后,他又萌发了购置第二辆新能源车的想法。但好事多磨,为了购置这辆新能源车,他辗转找了市区、如皋等地的4S店,最终,“办了南京暂住证,遂了自己的心愿”。

   家用市场,亟待补贴政策

  私家车新能源市场,何以拓展乏力?

  在比亚迪汽车弘仁4S店负责人看来,主要是政策导向不明晰。该负责人介绍,去年,4S店新能源汽车刚一推出,不少市民纷纷来电咨询、订车。

  但去年省里政策出台后,我市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市级财政补贴实施细则》去年11月出台,“一般而言,汽车从订车到提车,都要3个月时间”,去年12月,一些市民订购的汽车还没有到,相关政策已经结束。

  “市区财政补贴迟迟不能到位”,4S店一等再等,最终只得放弃所有订单。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南通福润达新能源汽车销售公司负责人的认同,“新能源汽车卖得越多,经销商垫付的资金越多”。据该负责人介绍,去年公司卖了10多辆新能源车,公司“垫付了100多万元补贴款,至今还没有从财政领到钱”。

  除了财政补贴,另一个就是充电桩的问题。 “目前,市区建设的新能源汽车专用充电桩,基本上只针对公共领域的新能源汽车”, 福润达新能源汽车销售公司负责人介绍,为了充电方便,“干脆自己花钱装了几个充电桩”。

  记者发现,目前已购新能源汽车的买家,基本上都是在家里夜间充电,大多是在自家车库里装一个简易的充电桩。

  “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实现 ‘零污染’排放,相关部门要高瞻远瞩”,在年初全市两会上,鞠昌明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希望我市制定更加完善可操作的方案,让新能源汽车真正走进百姓生活。

  记者 苗 蓓

  通讯员 沈继佳

  实习生 马倩倩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