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白局硬伤怎么破? 涨内功之余还需找市场
相比于江苏其他地方剧种有各个流派,白局的生命力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历史的原因是短暂的。建国后,经过老艺人们整理挖掘,南京白局已形成系统和完整的体系。可真正要传承,还得靠口传心授。
南京金陵风白局剧团已成立,面临很多难处,还需政府扶持,社会捐助。即便如此,黄玲玲还是希望能靠自己的力量,“给市民带来南京原始文化的空间。
性别比失调 写手难找
传统方言“文化”遇瓶颈
“和现状堪忧的曲艺品种不同,白局已有不少年轻粉丝,我教过的学生就有近3000人。”黄玲玲坦言,这其中大部分是大中小学生、白领,尤以女性为多,男女比例非常不协调。“原来我们老一辈团里也存在这种现象,目前剧团男生也是个数,这对整体发展造成了一定缺陷”所以目前,黄玲玲表示,只要遇到喜欢白局的男孩子,自己都会尽量劝他来学白局。
对于创作来说,“写手”可以说是灵魂。但目前因为人员匮乏,且很多演员都是兼职,谈到创作基本为零。再加上资金的困难,现实中,多数白局还是沿用的传统段子,自编段子。
主动走进学校推广
旧时“流行歌曲”有了广阔空间
“话说有个王老头,家住门西小门口,儿子媳妇工作忙,家里头只剩他和孙子小腊狗……”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新城中学初二2班教室里,近20位学生跟着黄玲玲老师学习南京白局。虽然对唱词不熟,很多孩子煞有介事,唱得有板有眼,让人忍俊不禁。黄玲玲得意门生严婷婷拉起了胡琴。
音乐老师曲海燕发现,虽然班里有过半学生都是南京本地人,但他们中间,对南京方言十分了解的人也寥寥无几。在互联网上搜索后,曲海燕知道了南京白局,并产生了将这种曲艺形式纳入到日常音乐教学第二课堂的想法。去年南京青奥会结束后,曲海燕和黄玲玲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这也让自己的有机会“触电”白局。
“传承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将文化送进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成功后,曲海燕有了深刻的体会。相较于其他场所和剧团的局限性,白局如果能真正走进校园,作为业余文化的开展,更便于学生的了解和掌握。曲老师调查发现,在校很多学生都不会说南京话。受到上海在课堂内开设相关方言课程的启发,曲海燕坦言,虽然现在学校无法开设课程,但也可以从侧面来启发孩子学习方言,“引入白局进课堂就是种最直接的方式”。
“我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一旦不能唱了,也必须要有老师接受,再由他进行传播。”对于曲老师建议的做成曲牌方式教授,黄玲玲表示也曾考虑。因为戏曲并非歌曲,讲究的就是原汁原味。她也希望,等基础打牢后才能吸取精华。
改编与时俱进 糅合现代元素
应对发展自加压力涨内功
“练唱做手眼身法步必须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是每个演员必须要打好的基础,成熟学员上台展演,传承人可自己带学生”这就是黄玲玲所说的发展“三部曲”。以60版90版曲牌为基础,原汁原味不能改。再增加彩唱曲目,在加上一些道具增添现场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演传统曲目的同时也演了原浦口文化馆陈馆长创作的新段子《拾搭子村长》、《游局长赴宴》等曲目,将反腐倡廉等富于时代气息的话题融入白局编排。黄玲玲为小红花艺术团赴香港慰问演出用白局曲牌创编了《我的家乡在南京》获的香港同胞好评。
在60年代学习白局一定是南京人,并且一定是城南人……原先黄玲玲老师在收徒弟时也有条条框框,随着时代的变迁有所改变,“我们欢迎更多有兴趣的朋友,都能参与到白局传承中”,使古老的白局也焕发新活力。南京金陵风白局剧团成立了。授予鱼不如授予渔,受到苏州评弹在公园传唱的启发,黄玲玲希望借助这个平台找到演出市场,让白局走进南京许多公园景点,“这样在推广地方文化的同时,也有了展示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