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超30万 数字有历史依据

16.11.2014  11:47

  2012年4月1日,一些学生自发前往江边,江祭南京大屠杀鱼雷营遇难同胞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

  多个丛葬地都建起了纪念碑,图为草鞋峡遇难同胞纪念碑

  新华报业网讯  在“12·13”首个国家公祭日到来前夕,昨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做客“市民学堂”,为公众讲述国家公祭日背后的故事。

  朱成山介绍,南京目前有20多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但鱼雷营丛葬地至今有碑文无碑。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正向国家文物局报批相关方案,积极筹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鱼雷营丛葬地”立碑事宜。

  现场

  很多死难者遗属赶来倾听

  薛裕俊今年74岁,家住南湖,从报纸上了解到这个“市民学堂”后,昨天一大早就赶到了现场。坐在第一排,认真地记着笔记,他哽咽着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哥哥薛裕贤南京大屠杀期间被日军枪杀了,年仅18岁。每年12月13日,他都要去纪念馆,到“哭墙”看看哥哥。“记下朱馆长的讲话,就是想更清楚地了解这段历史,告诉后人。

  听众席上,范阿姨眼睛红红的,时不时擦拭眼角的泪水。“当年,侵华日军强奸了我奶奶,奶奶一直哭一直哭,后来都失明了。直到20多年前,奶奶去世,她还忘不了这段悲惨的经历。”范阿姨说,奶奶生前经常向她讲起那段经历,每每提起,都气得不行。

  81岁的桑耀华也坐在第一排。他回忆说,1937年,当时听说侵华日军来了,他跟随母亲躲到了六合的外婆家,“总算躲过了一劫。”桑耀华说,“我们要记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