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历史资料在法国展出 海外属首次

25.10.2016  03:40

  10月22日,《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在法国冈城和平纪念馆拉开帷幕。该纪念馆为纪念二战而建,馆内设有南京大屠杀展览内容。此次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合作举办展览,这是南京大屠杀档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后首次在欧洲展出,部分内容首次在海外展出。很多法国观众从数十公里外赶来,了解近80年前的这段历史。

  在黑白色调的展厅入口,一台美国牧师约翰·马吉的摄影机模型“投射”出战前南京的和平景象。正是这台16毫米摄影机,秘密拍摄下了日军在南京实施暴行、受伤南京平民在医院接受救治的场面。滴答、滴答、滴答……展厅里每隔12秒响起的水滴声,代表着在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为期六周的大屠杀中,每隔12秒就有一个生命消逝。如同美联社记者查尔斯·叶兹·麦克丹尼尔在1937年12月18日所写:“我对南京最后的记忆:死去的中国人、死去的中国人、还是死去的中国人。

  众多法国观众在各个展板前驻足,不少人取出老花镜观看。从保护妇女和儿童、被难民称为“活菩萨”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育系主任魏特琳的日记,到美国外交文件对日军空袭南京与实施暴行的记载,再到《纽约时报》、《生活》杂志等西方报刊对南京大屠杀的早期报道……270余幅历史照片、50余件展品和视频资料,真实地证明了当年的浩劫。观众们表情从平静转为眉头紧锁,甚至还会吃惊地张开嘴巴。

  16岁的朱利安和父亲一同观看了展览,在出口处,小伙子显得很失落。这是他第一次了解南京大屠杀,残忍的细节超出他的想象。“悲伤”,他如此形容自己的心情。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和南京大屠杀有关的资料,让我很震撼。”家在冈城外十来公里的达妮埃勒·勒穆瓦涅女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她是专程前来观展的,通过展览了解了这段历史。“很高兴看到冈城和南京之间有这样出于热爱和平的合作,我一定会再来!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对记者表示,中国和法国都曾在二战时期遭受法西斯和军国主义的侵略。无论在哪里发生、死亡人数多少,屠杀的性质都是反人类、反人权的,都是不能忘记的共同记忆。“我们举办展览、设立国家公祭日,出发点都是为了和平。无论是法国还是中国的纪念馆,都承担着传承人类记忆的责任。”中国驻法国大使翟隽表示,相信这次展览将使法国和欧洲公众更好了解二战东方战场,以及中国人民做出的巨大牺牲。